近年來,新加坡政府中小學憑藉優質的雙語教育和國際化視野,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家庭的首選。
然而,對於需要通過AEIS/S-AEIS考試入學的國際學生來說,「降級」是一個既現實又敏感的議題。
尤其在新加坡嚴格的年齡政策下,孩子的年級選擇直接影響錄取機率和未來升學路徑。
一些明智的家長正在將「戰略性降級」轉化為競爭優勢——
01 AEIS年級選擇
01 年齡決定報考年級,而非原就讀年級
AEIS考試年級以入學當年1月1日的年齡為準,而非學生當前在中國的年級。
例如:
7-8歲考生只能報考小二或小三(考試內容對應小一/小二);
9-12歲考生可報考小四/小五(但考試內容可能低於報考年級,如9歲考生需考小三內容);
(舉例:如果孩子2017年1月1日出生,目前為8周歲,報考2026年AEIS考試時為9周歲,可報考小四)
(舉例:如果孩子2016年1月1日出生,目前為9周歲,報考2026年AEIS/S-AEIS考試時為10周歲,可報考AEIS小五和S-AEIS小四)
中學階段(12-16歲)考生需按年齡選擇中一至中三,超齡者可能被限制報考高年級。
02 跳級幾乎不可能,降級是常態
新加坡政府學校嚴格執行年齡對應年級制度,即使學生學術能力突出,通常也不鼓勵跳級。
不僅針對AEIS考試,在新加坡多數大型考試中,國內跳級的學生也需按實際年齡報考對應年級。
03 降級錄取的普遍性
小學階段:11歲以上考生錄取機率顯著下降,可能被迫降級至更低年級;
中學階段:中國學生因英語差距,通常需降級1-2級以適應教學,例如初二學生可能被分到中一;
超齡限制:16歲以上考生只能報考中三,即使成績優異也可能因年齡超限而降級。
02 主動降級
01 年齡臨界點策略
若孩子年齡接近某年級上限(如12歲報考小五),可考慮降級至低年級以提高錄取率。
S-AEIS考試僅開放至小學四年級,超齡學生需抓住9月AEIS的報考機會。
02 學術能力與英語水平的權衡
英語薄弱者:建議降級以匹配新加坡全英文教學節奏,避免因語言障礙導致學業壓力。
數學優勢者:可優先強化英語備考,而非盲目追求原年級。
03 長期升學規劃
中學階段需預留時間適應O水準考試體系,降級可為語言提升和學科過渡留出緩衝期。
03 三大誤區
01 降級=能力不足
降級是適應新加坡教育體系的策略性選擇,而非學術能力的否定。
02 「等孩子準備好再考」
AEIS/S-AEIS名額有限,猶豫可能導致超齡或錯失報考窗口。
03 依賴國內成績輕視備考
即使孩子成績優異,仍需針對性備考AEIS的英文邏輯和題型。
04 入學後的跳級渠道
儘管新加坡政府學校在AEIS報考階段嚴格遵循年齡對應年級制度,跳級幾乎不可能實現,但學生通過考試正式入學後,仍存在少數跳級可能性。
01 學校自主評估的例外情況
新加坡政府學校雖普遍不鼓勵跳級,但部分學校可根據學生的學術表現進行特殊評估。
天才教育計劃(GEP):前1%學生經專項評估可跨級
學科豁免(SBB):允許學生在擅長的學科(如數學、科學)跨年級學習,但整體年級不變。
02 校方特批跳級案例
極少數案例中,若學生能力遠超同齡人且通過學校內部測試(包括英語、數學及綜合能力評估),校方可能批准跳級。
直通車計劃(Integrated Programme, IP)進入IP學校的學生可在中學階段跳過O水準考試,直接銜接A水準或國際文憑課程(IB)。
部分IP學校允許能力突出的學生壓縮學習時間(如用3年完成4年課程)。
03 政策限制
新加坡教育部規定,小學六年級(PSLE年級)和中學四年級(O水準年級)不接受跳級或插班,學生必須按原年級完成升學考試,在這種情況下,需注意跳級後年齡不得超過目標年級上限。
新加坡低齡留學的核心在於「精準匹配」:既要尊重年齡政策,又要結合孩子的實際能力。
家長需儘早評估孩子的英語水平與學術基礎,必要時主動降級以換取更高的錄取機率和適應時間。
同時,關注AEIS/S-AEIS的報考節點(如9月AEIS和2月S-AEIS),避免因超齡錯失機會。
留學不僅是學業競爭,更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規劃之戰,而在新加坡教育體系中,紮實的基礎與全面發展遠比「跳級」標籤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