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性侵惯犯再伸魔爪!保释期内性侵智障青年,法官下令评估预防性监禁

8小时前     静姝     1116

新加坡司法系统再遇挑战!

53 岁男子伊斯梅尔因涉嫌在兀兰商场厕所内强奸 21 岁轻微智障青年,5 月 26 日在法庭承认强奸罪。

令人震惊的是,被告此前已因性侵犯罪入狱,此次竟在保释期间再次犯案,控方强烈呼吁对其实施预防性监禁,案件引发社会对高危罪犯监管的强烈关注。

连环性侵惯犯再伸魔爪!保释期内性侵智障青年,法官下令评估预防性监禁

双重罪行:利用残障人士满足私欲的恶魔行径 被告面对强奸及公共场所猥亵两项控罪,承认在 2023 年 10 月 17 日于马西岭商场厕所内,将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受害人带入残障人士厕间,指示其脱裤后,在未采取防护措施且未获同意的情况下实施性侵,并威胁受害人 “不准出声”。

卫生科学局在受害人衣物上验出被告精液,铁证如山。

惯犯再犯:保释期内的监管漏洞 法庭揭露,被告为性侵惯犯,此前曾因非礼罪入狱,此次案发时正处于另一性侵案件的保释期内。控方指出,被告在调查中承认 “若未结婚会继续犯案”,且明确知晓受害人因智力障碍无法有效反抗,却刻意挑选残障人士实施犯罪,主观恶性极深。

“他就像潜伏在人群中的捕食者,专门针对弱势群体下手。”

控方强调,被告重犯风险极高,必须通过预防性监禁消除社会隐患。

法律争议:预防性监禁的适用边界 根据新加坡《刑事诉讼法》,预防性监禁(Preventive Detention)适用于 “多次实施严重犯罪且可能继续危害社会” 的罪犯,最长可判 20 年。

本案中,法官批准控方申请,将在 6 月 27 日判决前对被告进行心理评估,以确认其是否符合 “不可改造的高风险” 条件。

此举引发法律界讨论:如何平衡司法惩戒与社会保护,确保高危罪犯不再有机会伤害他人。

社会之痛:残障人士的安全谁来守护? 数据显示,新加坡约 15% 的性犯罪案件涉及残障人士,加害者常利用受害者沟通能力不足、社会支持薄弱等特点作案。

本案中,受害人母亲在案发当晚察觉异常并报警,成为关键转折点。但更多类似案件可能因受害者无法有效表达而被掩盖。

倡导组织呼吁,需加强对残障人士的监护支持,如建立 “支持性决策” 制度,由监护人或专业人士协助其处理社交风险。

从 “惯犯” 到 “保释期再犯”,伊斯梅尔的罪行不仅是个人道德的沦丧,更是对司法监管体系的严峻挑战。

正如控方在庭上所言:“当法律不足以震慑累犯,当监管存在漏洞,最弱势的群体就会成为牺牲品。”

此案的最终判决,或将成为新加坡预防性监禁制度实践的重要标杆,也为如何守护残障人士权益提供深刻镜鉴。

连环性侵惯犯再伸魔爪!保释期内性侵智障青年,法官下令评估预防性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