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闭症/脑性麻痹/多重障碍儿童在新加坡接受完整教育的可能性有多大?

2天前     静姝     4681

多方访谈:教育心理学家与家长、教师进行 45 分钟深度沟通,记录学生在社交冲突、学习习惯等场景的具体表现;

报告落地:14 个工作日内出具《个性化教育计划(IEP)》,明确辅助工具(如触觉教具)、课程调整(如延长考试时间)等细节。

干预黄金期:0 - 6 岁儿童可申请 "早期干预计划(EIP)",由专业团队入户提供每周 2 次、每次 90 分钟的定制训练,数据显示,接受干预的儿童入学后适应率提升 63%。

成为特教教师:"特殊" 中成就不凡

对于有意投身该领域的家长或学生,新加坡提供三条清晰路径。

一个自闭症/脑性麻痹/多重障碍儿童在新加坡接受完整教育的可能性有多大?

应届毕业生路径:申请教育部奖学金,在 NIE 完成 1.5 年全日制学习,课程涵盖《行为分析》《辅助技术应用》等,实习期间可获每月 2000 新元津贴;

职业转型路径:普通教师可通过 6-12 个月的研究生证书课程转型,圣安德烈博育学校的李招杰校监建议:"先参与特需班级助教工作,再决定是否深造,这是降低试错成本的有效方式";

国际认证路径:需通过新加坡心理学会(SPS)认证的评估,如为自闭症学生设计的 VB-MAPP 评估工具实操考核,合格后进入 3 个月的本土政策培训。

特殊教育,检验文明的刻度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Every Child is Unique)" 被置顶为特殊教育板块的核心理念。从薪资改革到职业展,从评估体系到就业支持,狮城用近十年时间,将特殊教育从 "慈善事业" 升级为 "公共服务刚需"。

对于精英家长而言,关注特殊教育不仅是对多元包容的践行,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 毕竟,一个能让 "特殊" 孩子绽放光芒的社会,才是真正值得信赖的教育乐土。

一个自闭症/脑性麻痹/多重障碍儿童在新加坡接受完整教育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个自闭症/脑性麻痹/多重障碍儿童在新加坡接受完整教育的可能性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