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卡词到自信播报 中三生以菜园故事收获双奖与信心

1天前     月泓     4918

从卡词到自信播报 中三生以菜园故事收获双奖与信心 “如果没有信心,我这个新闻是拍不了的。”  云锦中学普通工艺华文学生郑友恒笑着回想当时参与《我来报新闻》2025比赛的过程。当初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赛,最后不仅获得“最佳小记者(特别鼓励奖)”,也与同学何俊乐凭借《云锦天台菜园》夺下“鲜新闻”组别铜奖,成为比赛的其中一位双料得主。

从起初要“看很久才背得熟”新闻报道中的解说词,到后来自信地站在镜头前报导校园菜园的故事,郑友恒的华语表达能力在这段旅程中,有了显著的提升。

15岁的中学三年级郑友恒分享说:“我在家平时都是跟妈妈讲华语,也喜欢看8频道的晚间新闻,最喜欢赵文蓓和林良泉主播。他们讲得很标准,让我很佩服。”

以校园菜园为主题 用华语呈现意义更深谈到为何会选择学校的天台菜园作为主题,郑友恒解释:“它是学校从荒地变绿洲的成果,不只是一个种菜的地方,更是一个学习乐园。”菜园不仅是访客必到之处,还肩负公益使命。“

菜园负责人潘丽云表示,学生种植的蔬菜除了自用,也会在一年一度的农夫市集上义卖,所得捐作助学用途。

“这可以让学生明白‘努力就有饭吃’的道理。”

潘丽云也指出,学生在照料菜园的过程中学会责任感,也能体会耕耘与收获之间的关系。

参与菜园课外活动的中二学生翁淑恩则提到,从菜园学习到的种植间距、农作物的长度和重量,也帮助她在数学课上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空间和数量概念。

从卡词到自信播报 中三生以菜园故事收获双奖与信心 云锦中学学生郑友恒、何俊乐以《云锦天台菜园》获颁鲜新闻铜奖。

克服语言难关 从卡词到流畅表达新闻比赛要求以华语呈现报道内容,郑友恒坦言挑战不少:“像‘可食性菜园’、‘可持续发展城市’这些词,一开始并不理解,要请教老师,朗读时也常常卡住。”但他没有退缩,反而更努力练习。

他记得袁立红老师曾告诉他:“新闻记者站在镜头前,要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

他也表示,在写解说词的时候,他们会提供一些想法,然后跟老师一起商量。他坦言,制作过程面对很多挑战,如果不是老师的鼓励可能无法完成。

“面对很多挑战,需要老师推一把才能坚持。”

袁老师也表示,虽然学生修读的是普通工艺华文,但他们也能在兴趣中找到语言的动力。

她表示,决定让学生参赛是因为校长常常提醒老师华语学习要有趣,要让学生多体验、多拍视频,当学生看到自己在镜头里,一定会给他们带来一些触动,一些鼓励。

她也分享表示,在指导学生制作新闻的过程中,老师会让学生提供想法,再反复修改,并必须确保学生能听懂用词和用语,然后就是训练学生朗读。接着,就是训练学生面对镜头的肢体语言。“我们师生协作最终完成了任务。”

“看到学生完成作品,我们很感动。其他同学看了录像后也很认真,有的还问为什么当初没选他们来播新闻。”

老师认为,学生参赛有助于让他们改变学习华语的态度。“学习华文华语的积极性提高了。”

对郑友恒而言,这次的参赛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加深了他对华语的热爱。

“我发现自己可以用华文采访、配音,讲得越来越流利,信心也更高了。明年还想再参赛!”

《我来报新闻2025》挑战赛是由新传媒《8视界》、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和讲华语运动主办,并得到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的鼎力支持。

这项比赛的宗旨是要提高学生的新闻和数码媒体素养,培养他们关注、观察周遭事物和思考时事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应用华文华语的平台。公众可浏览活动专页,了解更多有关《我来报新闻2025》挑战赛的信息。完整得奖名单可以点击这个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