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卡詞到自信播報 中三生以菜園故事收穫雙獎與信心

4天前

「如果沒有信心,我這個新聞是拍不了的。」  雲錦中學普通工藝華文學生鄭友恆笑著回想當時參與《我來報新聞》2025比賽的過程。當初在老師的鼓勵下,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賽,最後不僅獲得「最佳小記者(特別鼓勵獎)」,也與同學何俊樂憑藉《雲錦天台菜園》奪下「鮮新聞」組別銅獎,成為比賽的其中一位雙料得主。

從起初要「看很久才背得熟」新聞報道中的解說詞,到後來自信地站在鏡頭前報導校園菜園的故事,鄭友恆的華語表達能力在這段旅程中,有了顯著的提升。

15歲的中學三年級鄭友恆分享說:「我在家平時都是跟媽媽講華語,也喜歡看8頻道的晚間新聞,最喜歡趙文蓓和林良泉主播。他們講得很標準,讓我很佩服。」

以校園菜園為主題 用華語呈現意義更深談到為何會選擇學校的天台菜園作為主題,鄭友恆解釋:「它是學校從荒地變綠洲的成果,不只是一個種菜的地方,更是一個學習樂園。」菜園不僅是訪客必到之處,還肩負公益使命。「

菜園負責人潘麗雲表示,學生種植的蔬菜除了自用,也會在一年一度的農夫市集上義賣,所得捐作助學用途。

「這可以讓學生明白『努力就有飯吃』的道理。」

潘麗雲也指出,學生在照料菜園的過程中學會責任感,也能體會耕耘與收穫之間的關係。

參與菜園課外活動的中二學生翁淑恩則提到,從菜園學習到的種植間距、農作物的長度和重量,也幫助她在數學課上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空間和數量概念。

雲錦中學學生鄭友恆、何俊樂以《雲錦天台菜園》獲頒鮮新聞銅獎。

克服語言難關 從卡詞到流暢表達新聞比賽要求以華語呈現報道內容,鄭友恆坦言挑戰不少:「像『可食性菜園』、『可持續發展城市』這些詞,一開始並不理解,要請教老師,朗讀時也常常卡住。」但他沒有退縮,反而更努力練習。

他記得袁立紅老師曾告訴他:「新聞記者站在鏡頭前,要清晰準確地傳達信息。」

他也表示,在寫解說詞的時候,他們會提供一些想法,然後跟老師一起商量。他坦言,製作過程面對很多挑戰,如果不是老師的鼓勵可能無法完成。

「面對很多挑戰,需要老師推一把才能堅持。」

袁老師也表示,雖然學生修讀的是普通工藝華文,但他們也能在興趣中找到語言的動力。

她表示,決定讓學生參賽是因為校長常常提醒老師華語學習要有趣,要讓學生多體驗、多拍視頻,當學生看到自己在鏡頭裡,一定會給他們帶來一些觸動,一些鼓勵。

她也分享表示,在指導學生製作新聞的過程中,老師會讓學生提供想法,再反覆修改,並必須確保學生能聽懂用詞和用語,然後就是訓練學生朗讀。接著,就是訓練學生面對鏡頭的肢體語言。「我們師生協作最終完成了任務。」

「看到學生完成作品,我們很感動。其他同學看了錄像後也很認真,有的還問為什麼當初沒選他們來播新聞。」

老師認為,學生參賽有助於讓他們改變學習華語的態度。「學習華文華語的積極性提高了。」

對鄭友恆而言,這次的參賽經歷不僅提升了他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加深了他對華語的熱愛。

「我發現自己可以用華文採訪、配音,講得越來越流利,信心也更高了。明年還想再參賽!」

《我來報新聞2025》挑戰賽是由新傳媒《8視界》、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和講華語運動主辦,並得到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的鼎力支持。

這項比賽的宗旨是要提高學生的新聞和數碼媒體素養,培養他們關注、觀察周遭事物和思考時事的能力,同時為學生提供應用華文華語的平台。公眾可瀏覽活動專頁,了解更多有關《我來報新聞2025》挑戰賽的信息。完整得獎名單可以點擊這個連結。


相关文章

  • 蟑螂+細菌超標2000倍!位元組跳動員工集體食物中毒,雲海餚認罪!
  • 駕車逃 險撞抓姦人夫 情夫:他像似要殺人
  • 微軟再裁員9000人!全球4%員工受影響,新加坡員工是否受波及?
  • 鄰以為是食物腐臭 警揭老婦倒斃家中
  • 多次致電祖母要求開門未果 男子門口放火被判監
  • 武吉巴督交通事故致三名行人受傷 45歲司機接受調查
  • 陳清木和潘群勤卸任前進黨領導職務
  • 公積金儲蓄怎麼用?全新人生規劃網可幫你算一算
  • 李資政:我國公積金制須持續調整更新 以符合新一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