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网络安全局最新调查显示,尽管78%的受访者自信能识别深伪(deepfakes)内容,但在实际测试中,仅有四分之一(25%)能正确分辨真假。这凸显公众在深伪识别方面存在过度自信,也增加了遭诈骗的风险。
网安局于本周三(7月2日)公布2024年网安意识调查结果。随着深伪技术在数码领域愈发普及,并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调查特别新增有关深伪的项目,以评估公众的认知和分辨能力。
调查访问了1050名15岁及以上的受访者,其中:
63%听过深伪技术;
27%曾遇上与深伪有关的诈骗;
78%表示有信心辨识深伪,主要依据包括画面可疑之处或不协调的唇部动作。
不过,受访者在分辨网安局制作的“Cyber Sara”系列深伪视频时,只有25%判断正确。该系列由虚拟角色Sara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向公众传授网安知识。
调查也发现,公众对其他网络威胁的认知有提升:
80%表示知道什么是钓鱼攻击(phishing),高于2022年的72%;
66%能识别所有钓鱼内容,高于2022年的38%,但仅13%能正确区分所钓鱼与真实内容,低于2022年的24%。
10%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曾点击弹出广告并下载第三方应用,另有10%不确定是否有此行为。
网安局提醒,这将提高感染恶意软件及受骗的风险。
从整体网安风险认知来看,去年:
38%担心可能坠入网络骗局,低于2022年的43%;
55%担心个人财务与资料在未经允许下被索取,低于2022年的58%;
57%忧虑设备被病毒或恶意软件入侵,同样较2022年减少。
2024年有26%的受访者表示曾因至少一次网络事件受害,略低于2022年30%。其中,60%为15至44岁的青年或上班族。
多位网安专家指出,公众往往高估自己识别深伪的能力,恐降低警觉,反而更易受骗。安信资讯安全公司研究部执行副总裁陈端端表示,仅依赖表面警示信号已不足以应对深伪等新兴威胁,还需结合模拟训练与技术侦测,建立用户的直觉反应与核实习惯。
新科工程网安系统总裁吴膺俊提醒,AI已被不法分子迅速应用于诈骗手段,唯有借助更先进检测工具,才能帮助用户应对虚假信息与网络威胁。
Red Alpha驻企首席信息安全官彭泽宇则指出,新加坡民众的网安意识虽在提升,但网络安全犹如团队作战,企业也应鼓励员工持续学习、互相协作,共同防范网络威胁。
来源:联合早报,8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