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最新預測,如果韓國人口持續下降,到了2125年,可能驟降至753萬,約等於目前人口的15%。
這個數字,甚至還比首爾市約930萬的人口還要少。
私人智庫韓國半島未來人口研究院推測了韓國從2025年到2125年這100年間長期人口變化,在7月2日發布結果。
即使按照最樂觀的預測,韓國人口也將減少到1573萬,連目前5168萬人口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中位數預測則是1115萬。
滅亡一說並非無稽之談?該研究使用的是隊列因素法(cohort component method),是國際上通用的人口估算方式之一。其原理是:先分別預測未來生育率、死亡率和遷移率等因素,來估算未來的人口變化。
報告也強調了人口迅速下降的趨勢。在中位數情境下,韓國人口將在2075年前減少30%,隨後50年內將再減少一半以上。
人口下降不僅是因為出生率下降,更是由於復合效應所致,隨著每一代人口的減少,潛在父母的數量減少,進一步加速人口下降。
畢竟,過去十多年,韓國政府投入超過200兆韓元(約2000億新元)試圖提高生育率,但成效甚微。多數政策只是短期激勵,未能根本解決住房、育兒負擔、女性職場困境等結構性問題。
因此,即使「滅國」略顯誇張,但在極端人口老齡化和持續萎縮的背景下,其警示意義不容忽視。
和韓國命運相似的新加坡,生育率也創下歷史新低。2024年12月,特斯拉總裁馬斯克在社交媒體X上發文稱,新加坡(和許多其他國家)正「走向滅絕」。
他當時是在回應杜拜風投公司IBC Group創辦人兼執行長納夫爾(Mario Nawfal)在X平台引述《新聞周刊》的報道指出,新加坡的整體生育率已經跌至谷底,只有0.97,遠低於維持人口所需的2.1,新加坡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員工越來越少,勞動力不斷萎縮,從工廠到食品配送,正使用機器人彌補人力短缺問題。
據估計新加坡到2030年,預期近四分之一國人將超過65歲。贍養比例從2014年的每六個工作的成年人對一個老年人,急劇下降至四人。
當時,不少人認為馬斯克言過其實,但新加坡如果無法扭轉生育率的頹勢,未來的情況便可能像馬斯克所說的那樣。
Singapore (and many other countries) are going extinct https://t.co/YORyakBynm
— Elon Musk (@elonmusk) December 5, 2024
100名勞動年齡人口供養140名老人回到這份韓國人口調查,韓國的人口金字塔過去呈現出「魔鬼魚」形狀,底部寬闊,代表著年輕人口眾多;但預計到2125年,這一結構將演變為「眼鏡蛇」形狀,各年齡層的人口比例普遍縮減,人口結構將嚴重偏向高齡群體。
人口老齡化問題也將加劇。最糟糕的情況是,75年後,在2100年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15-64歲)需要供養140名65歲以上老年人。
目前韓國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約供養30名老年人,這顯示韓國正朝著「倒金字塔」結構發展,也就是供養人口遠遠多於勞動人口的結構。
分析顯示,年輕一代在談婚論嫁時,更重視「金錢」和「住房」,而非「愛情」。在有關生育的討論中,經濟負擔始終是最主要的顧慮。
報告總結指出,婚姻與育兒的決定越來越受到經濟條件的主導,而非純粹出於個人意願。
該研究機構提出了一系列應對人口危機的緊急政策方向,包括擴大育兒與生育支持,以減輕家庭負擔,推動建立更具實效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文化。同時也強調,應提高退休年齡、推動持續就業,並改革移民政策。
最關鍵的是,該機構指出,韓國必須重組以生產力為核心的經濟結構,擺脫對人口增長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