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防范诈骗法案》(Protection from Scams Act)正式生效,赋予新加坡警方一项前所未有的权力: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对那些被骗后还“帮骗子数钱”受害者,采取银行账户限制措施 。
新加坡是全球首个通过立法限制诈骗受害者进行银行交易的国家。
根据新法案,警方可以向银行发出“限制令”(Restriction Orders, ROs),从而对个人的银行账户交易进行管制 。这项措施旨在切断受害者向诈骗分子进一步转移资金的渠道。
限制令具体包括:
禁止资金转出:无法向其他银行账户转移资金 。
限制提款与信贷:无法使用自动取款机或获取信贷服务 。
柜台交易受限:银行柜台的线下交易也将受到限制 。
尽管限制严格,但该法案也兼顾了受害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内政部(MHA)强调,受限制令影响的个人仍能动用账户资金用于合法目的,例如支付账单和购买日常杂货等生活必需品 。
内政部同时表示,签发限制令将是“最后手段”,仅在尝试了所有其他劝说方法均告失败后才会启用 。
届时将由警官根据每个案件的具体事实和情况进行评估后决定。限制令将默认会向新加坡七大主要零售银行:星展银行、华侨银行、大华银行、马来亚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发出 。
限制令单次有效期最长为30天,但可延长最多五次,意味着总时长可达六个月
如果评估认为个人已不再面临被骗风险,警方可以提前取消限制令。个人若对限制令有异议,可向警察总监提出申诉,其决定为最终裁决 。
为何需要如此强力的干预?
面对日益猖獗且手法不断翻新的诈骗犯罪,新加坡政府决定启用更强硬的干预措施。
新加坡警方指出,执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说服那些已被深度操控、坚信自己并非受害者的民众 。在之前法律框架下,即使警方怀疑某人正被诈骗,也无权阻止他们处置自己的财产 。
换句话说,看到被害者帮着骗子数钱,拉都拉不回来那种。
数据显示,仅在2024年,诈骗案就给新加坡民众造成高达11亿新元的经济损失,创下历史新高,自2019年以来,累计损失更是超过了34亿新元。
不仅如此,在2024年超过四分之三的案件中,受害者都是在被欺骗和社交工程手段操控后,自愿将钱款转出,而非诈骗分子直接控制其账户 。这凸显了从源头阻断资金流动的必要性。
Alex丨编辑
Leo丨编审
新加坡内政部丨来源
Canva丨图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