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中國品牌比比皆是 來到新加坡請記得這裡「物是人非」

13小时前

新加坡和中國的雙邊關係向來密切,在多個層面上交流頻密,兩國的夥伴關係還有個正式稱謂: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係

這十四個字要如何濃縮成三個字,留待有才的蟻粉思考。紅螞蟻只知道,這三個字肯定不是「離不開」。

刷新聞的時候,看到有人宣稱,中國遊客來到新加坡覺得不像出國,更像進入「南洋分省」(嘿嘿,把「坡縣」稍微提升到「分省」就沒問題了嗎?),中國品牌滲透新加坡的方方面面,甚至連歷任總理都是華人,基此斷言:

「新加坡已經離不開中國了!」

客觀地說,中國品牌在新加坡比比皆是,用的吃的有很多都來自中國。

手握華為手機刷TikTok、小紅書,上淘寶網購,的確是很多人的現狀;餐飲方面幾乎到了隨手扔個石頭都會砸中一個中國品牌的程度,大小商場隨處可見的至少有海底撈、探魚、雲海餚、楊國福、太二、湊湊、農耕記等等。

火鍋連鎖店海底撈目前在新加坡設有18家分店。(新明日報)新加坡食品局數據也顯示,中國在2022年到2024年之間,都名列新加坡進口蔬菜的三大國家。

就連夜店、服裝、電器、交通工具、休閒娛樂等等,都看得見中國品牌和產品。

但其中的原因離不開另外三個字:性價比

新加坡人是精打細算的一群,出國旅遊時都不忘平衡開支,平時自然也要確保每分錢花在刀口上。

中國國內市場有多卷,新加坡人都看在眼裡,也深知能在中國市場脫穎而出的品牌,質量肯定不差。

即使是非華族也是如此,一名自稱是印族回教徒的新加坡網民最近也在網上貼文表示,自己很喜歡「舌尖尖蘭州牛肉拉麵」清真餐館,家人也愛上了思家客超市售賣的清真認證寬麵皮。

必須強調的是,這位網民是印族新加坡人。新加坡是個華人占多數的國家,但不是華人國家,我們還有馬來族、印度族和歐亞裔同胞,來自不同國家的移民也不少。

因此,姑且不論「新加坡離不開中國」的說法在邏輯上大有商榷餘地,對其深信不疑,更可能掉入另一個誤區:由於新加坡表面上看來跟中國越來越相似,進而相信新加坡人和中國人在思想和文化上必然一樣,不然也是大同小異。

上述印族新加坡人的貼文之所以在網絡上掀起熱議,跟牛肉拉麵和寬麵皮都沒關係,而是他指出,在日益增加的中國餐飲店鋪當中,除了較大的連鎖品牌,在新加坡其他地區冒出來的小餐館,菜單和宣傳幾乎清一色只有中文,等於直接把非華族顧客,甚至是一些不諳華語的新加坡華人拒之門外。

網友反映,一些中餐館的菜單只有中文,比如這家位於金文泰商場內的一個售賣中式煎餅的檔口,除了攤位名稱,其他菜單選項都沒有英文。(取自Reddit)各種族的新加坡人在法律上享有同等權益,但如果在社會上開始覺得自己被排擠,輕則產生不愉快的情緒,重則引發族群之間的不滿。

這不是危言聳聽:新加坡自獨立以來便強調,既不是華人國家,也不是馬來人或印度人的國家,而是多元種族國家。因此,任何與某個種族掛鉤的事件,都很容易觸動新加坡人的敏感神經。

說回中國品牌,進軍新加坡市場只是第一步,能否屹立不倒還得看其持久力和應變能力。

以餐飲業為例,《虎嗅網》2024年4月一篇專題報道的標題,可說一針見血:《新加坡吃不消這麼多中餐》。

(截圖)進軍新加坡的中國餐飲業者向《虎嗅網》記者透露,新加坡對中國的免簽政策延後了可能發生的中國餐館關店潮,但能奏效多久還有待觀察,受訪業者整體來說,也只抱持著謹慎樂觀的態度。

沒有中國產品的新加坡,會是什麼樣子?這個紅螞蟻說不準,但新加坡畢竟是個開放市場,衣食住行各方面向來都有來自全球各地的選擇,Made in Japan和Made in Germany至今在新加坡人的心目中仍占有一定地位。

說「離不開」之前,不如先談「性價比」,再看「持久力」吧。


相关文章

  • 蟑螂+細菌超標2000倍!位元組跳動員工集體食物中毒,雲海餚認罪!
  • 微軟再裁員9000人!全球4%員工受影響,新加坡員工是否受波及?
  • 駕車逃 險撞抓姦人夫 情夫:他像似要殺人
  • 鄰以為是食物腐臭 警揭老婦倒斃家中
  • 多次致電祖母要求開門未果 男子門口放火被判監
  • 武吉巴督交通事故致三名行人受傷 45歲司機接受調查
  • 陳清木和潘群勤卸任前進黨領導職務
  • 公積金儲蓄怎麼用?全新人生規劃網可幫你算一算
  • 李資政:我國公積金制須持續調整更新 以符合新一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