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科研團隊在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創下世界紀錄

14小时前

新加坡國立大學科研團隊在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創下世界紀錄!

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由侯毅助理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在太陽能電池技術領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進展。他們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鈣鈦礦-有機串聯太陽能電池,其能量轉換效率經權威機構認證,達到了驚人的26.7%(有效面積1平方厘米),一舉刷新了該類型太陽能電池的世界最高效率紀錄!

這項開創性研究的領導者是來自NUS設計與工程學院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系的侯毅助理教授。作為NUS的校長青年教授和新加坡太陽能研究所鈣鈦礦基多結太陽能電池課題組的負責人,侯教授及其團隊長期致力於下一代高性能太陽能技術的探索。團隊中的核心成員,如Jia Zhenrong博士和Guo Xiao先生,也為此付出了辛勤努力。

來源:NUS news

這項研究成果的核心亮點在於其卓越的光電轉換效率。在標準測試條件(AM 1.5G)下,該團隊研發的1平方厘米有效面積的鈣鈦礦-有機串聯太陽能電池,其效率經獨立第三方認證達到了26.7%。這一數字不僅顯著超越了此前同類技術的最佳效率,更標誌著該領域一個新的世界紀錄的誕生!

來源:NUS news

這一具有深遠意義的突破性研究,已於2025年6月25日正式發表在全球頂尖學術期刊《Nature》上。

那麼,是什麼讓這項研究如此與眾不同?關鍵在於團隊巧妙地設計併合成了一種全新的窄帶隙有機吸光分子。眾所周知,太陽光譜中的近紅外(NIR)區域是傳統薄膜串聯太陽能電池難以有效利用的部分,這成為了限制其整體效率提升的一大瓶頸。

來源:Nature

侯毅教授團隊研發的這種創新分子,採用了獨特的不對稱分子結構,並擁有延伸的共軛體系。這種精妙設計使其能夠高效吸收深部近紅外光,同時保持足夠的驅動力,確保了高效的電荷分離,並促進了有序的分子堆積。這些特性共同作用,對於提升整個太陽能電池器件的性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來源:Nature

來源:Nature

這項分子設計的成功,正是破解了近紅外光吸收效率低這一長期困擾該領域的難題。

侯毅助理教授團隊表示,他們下一步的研究將聚焦於提升電池在實際應用環境中的長期穩定性,並加速推進中試生產線的建設。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它將推動高性能柔性太陽能技術從實驗室研究跨越到產業化應用,為清潔能源的普及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信息來源:學校官網


相关文章

  • 新加坡理工大學與新加坡社科大學以科技賦能教育新生態
  • 中高考後留學更適合去哪個國家?
  • 新加坡小一註冊階段全解析,入學支持超貼心!為孩子未來搶跑!
  • 麻省理工唯一嫡系!新加坡這所公立大學就業率高達91.5%
  • 要準備多少錢,才能去新加坡留學?
  • 新加坡通商中國獎學金終面倒計時!中國學生如何拿下全額獎?
  • 7月7日報名截止!華中國際學校入學考試南京考場報名倒計時!
  • 從課程到綜合實力:新加坡國際學校全景指南,附2025最新IB/AP成績
  • 新加坡國立大學科研團隊在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創下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