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個瘋子摁下核彈按鈕,首戰即是絕戰。
你沒看錯,我也沒打錯字。
絕戰,「滅絕」的「絕」。
核戰一打起來,就無所謂輸贏了,因為那將是全人類一起滅絕的「絕戰」。
這也是全球五個合法擁核國家——中國、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承諾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根本原因。
就在兩個月前,1月3日,中俄美英法五國發表關於防止核戰爭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聲明申明「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鑒於核武器使用將造成影響深遠的後果,五國申明「只要核武器繼續存在,就應該服務於防禦目的、懾止侵略和防止戰爭」,並「堅信必須防止核武器進一步擴散。」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於1968年達成、1970年生效,目前有191個成員國。
歷史上的兩次核戰威脅
所謂「核戰爭」或「核戰」,是指使用核子武器作戰的戰爭。在核武器歷史上,僅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是實際在戰爭中使用了核武器。
在廣島和長崎之後,人類面對了兩次核戰威脅。
一次是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牽涉美國、前蘇聯、古巴,核戰爭一觸即發,美、蘇兩國的飛彈部隊進入「高度戒備」狀態,飛彈在發射台上聽候指令。這是歷史上人類第一次站在核戰爭爆發的邊緣。此事是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
另一次是1969年珍寶島事件之後,前蘇聯軍方強硬派主張「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準備動用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飛彈,攜帶當量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由於美國的間接介入,蘇聯取消了核攻擊的計劃。這是人類史上第二次面對核戰爭威脅。
中國中西部13個省、自治區的「三線建設」,是以備戰備荒為目的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電力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它的背景除了越南戰爭的升級和美國在中國東南沿海的軍事攻勢,還有中蘇交惡和前蘇聯的核戰威脅。
(四川地區留下的三線建設,這是當時一家大型國營廠的內部電影院)
根據《百度百科》的說法,珍寶島事件成為了中美關係轉變的拐點,促進了中國同世界的聯繫,中國在國際上的戰略地位得到提高,在國際上的影響日益加重,使中國真正成為一個大國,中美蘇三國鼎立的局面開始形成,世界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
從1969年到現在,50多年過去了,人們第一次聽到「很快你們會看到史上最悲慘的後果」「戰略飛彈部隊處於戰備狀態」。
(路基飛彈車)
核戰的可怕在於:一、它的基本原則是「保證互相摧毀」,只要動手,就是魚死網破;二、魚死網破也就算了,核武的輻射、衝擊波和產生放射性造成殺傷力和破壞作用以及所造成大面積污染,可以毀滅整個人類世界。核爆後的塵埃帶來「核冬天」及核子末日,最終將可能導致人類的滅亡。
因此,我們才說,首戰即是絕戰。
當前核武器的威力
至今,日本廣島和長崎是唯二受過核武洗禮的地方。
廣島當時人口大約三十四五萬人,投放在廣島的原子彈「胖子」爆炸當量相當於1萬5000噸的TNT炸藥,大約七八萬人在原子彈爆炸及產生的暴風中喪生,另外有七萬人受傷。
投放在長崎的原子彈「小男孩」爆炸當量相當於2萬1000噸的TNT炸藥,長崎大約四萬人至7萬5000人立即死亡。
核彈是無差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且威力一代比一代可怕。
美國B83核彈,當量是廣島「胖子」的80倍;Castle Bravo「喝彩城堡」核彈,當量是「胖子」的1000倍。
前蘇聯1961年試炸的「沙皇」核彈,當量是「胖子」的3333倍。
1954年,美國「羅密歐城堡」核彈試炸,當量是「胖子」的800倍。
如果新加坡遭受核打擊
如果在新加坡投放廣島當年的「胖子」,當量15000噸,會產生:
一、半徑3.6公里、面積41平方公里的輻射圈(上圖綠色圈)
二、半徑3.7公里、面積43平方公里的火球(上圖亮綠色環),火球內的一切物體瞬間汽化
三、半徑5.4公里、面積90平方公里(紅色圈),爆炸氣壓20psi,形成嚴重爆炸破壞,幾乎所有建築物損毀、幾乎百分百人員死亡
四、半徑11公里、面積400平方公里(深灰色圈),爆炸氣壓5psi,形成中度爆炸破壞,大部分建築物倒塌、人員大面積死亡
五、半徑29公里、面積2640平方公里(淺灰色圈),爆炸氣壓1psi,形成輕度爆炸破壞,玻璃破碎,人員受傷。注意,這個圈已延申到馬來西亞新山和印尼峇淡島的部分地區
六、半徑34公里、面積3640平方公里(淺黃色圈),人員出現三級燒傷,由於末梢神經已燒毀,傷者並不感覺到疼痛,傷勢嚴重的話,可能需要截肢
我們放大地圖好好看看:
上面說的還只是廣島當年「胖子」1萬5000當量的原始版本。
這種規格的「玩具」核彈現在恐怕已沒人使用了。
核戰的一次打擊、二次打擊
核戰發起國給予的「一次打擊」,是先發制人核打擊,即通過壓倒性的力量來一次擊毀對手的幾乎一切發射設施和核武倉庫,使得它不能對本國發起對稱的核報復,而剩下的微小的報復力度被認為是可以忍受的。
通常,核武能力通過三極實現,一、陸基核力量(發射井、發射車、發射列車),二、海基核力量(核潛艇),三、空基核力量(戰略轟炸機和戰術轟炸機)。
擁核國家都會通過衛星、飛機來檢測對方的核武動靜。一旦覺察到對方核飛彈已出井,必定回擊報復,這就是「二次打擊」。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核戰的後果
目前,全球有大約1萬3000枚核彈,俄羅斯最多,有6255枚;美國其次,5550枚;俄、美合計占全球九成。
一次攻擊、二次攻擊之後,根本不必管誰先動手,結果都一樣的,那就是,人類要嘛已經滅種,要嘛近乎滅種。
在核戰中倖存的人們,很多會在一個月後因輻射而死去。僥倖逃過核爆和輻射的極少數人,馬上要面對的就是核冬天和核饑荒。
在全球性核戰之後,被炸城市的大量的煙和煤煙進入地球的大氣層,形成一個環繞北半球北緯30度到60度地區的環帶。這些厚的黑雲可以遮擋掉大部分的陽光,時間長達數周。這將導致地表溫度在這一時期下降,根據不同的模型,溫度下降最多可達數十攝氏度。這就是所謂的「核冬天」。
這種黑暗與致命的霜凍,再加上來自放射性塵埃的高劑量輻射,會嚴重地毀滅地球上這個地區的植物。嚴寒、高劑量輻射、工業、醫療、運輸設施被廣泛破壞,再加上食品和農作物的短缺,並因海中浮游生物被殺死而毀壞海洋食物鏈,將會導致因饑荒、輻射和疾病引起的人類大規模死亡。
就算是局部核戰,由於核爆產生的大量電磁脈衝,會導致劇烈的磁場和電場變化,從而對電子設備造成嚴重破壞,影響供水、供電、醫院、通訊、交通、貿易等很多現代人類的生活環節。
俄烏戰爭會不會動核武?
俄烏戰爭會不會動核武?我們看到不同說法。
俄羅斯的說法是誰敢幹預就將遭受「前所未有」的後果,而且飛彈部隊已進入「特殊戰備狀態」。
此前,2月19日,克里姆林宮發布消息說,普京與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一同觀看演習戰略威懾力量演習,發射了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所有飛彈都擊中了指定目標。此次演習涉及俄空天軍、南部軍區、戰略飛彈部隊、北方艦隊和黑海艦隊等部隊。
中國媒體報道,俄羅斯《國防》雜誌主編科羅特琴科表示,俄羅斯的戰略核力量平時不會有具體任務,當俄羅斯戰略威懾力量進入特殊戰備狀態,就意味著俄羅斯已針對具體情況,為戰略核力量和非戰略力量設定了具體任務,也就是說俄軍可以隨時使用戰略性和非戰略性武器來抵禦入侵。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認為,普京的威脅,目的在於向本國國民表明俄羅斯並非侵略者,而是被迫防衛,尋求本國國民的支持。
她也認為,普京此舉是警告西方國家不要繼續給予烏克蘭各種支持,也不要執行制裁,若不然,戰事會升級。
英國國防部長透露,目前尚未見到俄羅斯核武部隊有新動作。
西方國家目前的判斷是,尚未出現核戰危機,並且,不能允許常規戰升級為核戰。
— END —
編輯:ABC
即時匯率請查看
今日匯率1新幣= 4.657 人民幣(*截稿前)
在新加坡儘量使用微信支付,人民幣消費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