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美食故事

2021-10-26     缘分     16564

新加坡的饮食文化十分发达,甚至以“美食天堂”自居。新加坡同香港相似,都是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在饮食文化方面体现也非常突出,在这里,人们可以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国各地的美食,在新加坡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饭菜绝不是一件难事。

新加坡的饮食特点在于当地人做的美食,其中包括中餐、印度餐和马来餐,这里的中餐主要以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的特色菜为主,其中也融入了马来饮食的特色,比如咖喱鸡和咖喱鱼头等菜可谓别具特色的“中餐”。

新加坡的饮食特色中,吃辣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在这样一个热带国家,炎热的天气下还频频吃辣,实在让人有些匪夷所思。新加坡人在吃饭时,不管吃什么都要配着一碟泡辣椒来沾菜吃,所谓泡辣椒就是干辣椒泡在酱油里吃。

新加坡美食故事

由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新加坡饮食同时反映出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两国文化,与两国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中国、印尼、印度、土生华人、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缅甸,以及来自十九世纪英国所带来的西方移民传统(特别是英语和一些葡萄牙语影响的欧亚,被称为基斯)所产生的相互影响,为百年文化彼此交融、互动而成的产物。

各族群除了带来原有的饮食文化外,彼此之间也互相影响,甚至融合出新的特色。在新加坡的小贩摊档中,即可见得此一现象:华裔厨师受到由印度文化的影响,可能会尝试多样化的调味品及配料,如罗望子、姜黄和酥油;而印度厨师则可能提供炒面等菜。随着来自各种不同国家的影响,它足以显示全球化的现象,进一步影响新加坡的饮食习惯与料理方式

奇妙饮食文化——食阁

在新加坡除了住宿较贵,吃和行都相当方便实惠。尤其是吃。在这里,可以用最低廉的价格吃到世界各地的各色餐点。归根结底其实是因为新加坡的食阁文化。

新加坡美食故事

食阁英语叫做food court,其实就和上海的大食代一模一样。或者说上海的大食代就是新加坡人照搬过去的,因为不久我在新加坡也发现了大食代。比较高级的食阁,一般开在乌节路附近或者shopping center的地下一层,300-500平方左右大小,中间排放着桌椅,四周都是售卖食物的摊子。每家都会有一种主打菜,我估计食阁的经营者引进摊子的时候,肯定确认过他们的菜单,防止重样。最最常见的是酿豆腐、牛肉面,烧鸡饭、虾面、河粉、马来饭、咖喱饭之类的,有些老外多的地方会有批萨、三明治、pasta之类的。档次低一点的则是半露天的,有房顶没有墙,简单来说像停车场隔出来的感觉。

新加坡美食故事

要说食阁文化,不免先说两句组屋制度。新加坡虽小却五脏俱全,城市的分区规划井井有条。遍布新加坡的是政府出资建筑的保障性住房。这些房子被称为组屋,有着统一的风格和条件,以数字编号,而且新房只卖给工资低于某个阈值的本地居民。此外,为了保障多民族社会的和谐交融,连组屋居民的民族比例也是有严格要求的。与组屋相配套的是齐全的生活设施,足以保障居民基本的衣食住行。公交和地铁的发达网络保证了出行的便利,此外每片组屋区域都有“巴刹”(来源于马来语pasar,其实读音更像“巴萨”),也就是小集市,在这里可以买齐所有生活必需品。巴刹必有的吃饭场所就是食阁。

新加坡美食故事

除了各色中式餐饮,食客还能吃到其他国家的特色饭菜。马来风味,以油炸为代表做法,而且分量偏大;印度风味,以咖喱为代表,虽然有米饭,却是五颜六色的长米粒,另有特色印度飞饼,沾咖喱汁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韩国风味,铁板烧、拌饭和辣白菜配碟是典型的选择;日本风味,通常和韩国风味合并在同一个摊位,餐具不同于其他摊位,通常是分成格子的餐盒,肉、菜、饭以及配料在各个格子里分开盛放;泰国风味,名为“冬阴功汤”的酸辣汤里有独特的泰国香料;西餐大多是意式风味,典型的pasta,用薯条或者意面配上油炸或者煎的鸡、鱼、猪、牛排中的一种,偶尔会有少量做装饰的胡萝卜或者西兰花。

新加坡的食阁可以说汇集了大半个地球村的特色食物,究其原因,和这个小岛国开放的外交和移民文化密不可分。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者们,也带来了他们家乡的风味,使得世界的味道融合在这个小岛。

新加坡美食故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