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前幾天股市的一連串波動,把股民嚇傻了。 新加坡海峽指數狂瀉約130點,A股、港股和中概股也「跌跌不休」。 在亞洲這一波股災過後,美聯儲也在周三啟動時隔三年多的首輪加息,美國三大股指隨後聞聲勁漲,亞太股市也跟隨全面揚升。
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18日收報3322.71點。(圖源:網際網路)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對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自此拉開全球股市下跌大幕。新加坡海峽指數之後一路狂瀉,從當日的3276.06點下跌至兩周後的3148.86點。
A股、港股和中概股也同樣難逃厄運。3月8日,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 (簡稱HFCAA)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將五家中國ADR納入「臨時退市清單」,包括百濟神州、百勝中國、再鼎醫藥、盛美半導體、和黃醫藥。這一導火索讓A股、港股和中概股在隨後的幾個交易日遭到凌厲拋售。
綜合反映中概股表現的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在3月10日、11日、14日都下跌超過10%,市值蒸發1000億美元。3月14日與15日,恒生指數連續兩天當日暴跌逾1000點,相繼擊穿20000點和19000點整數關口,兩天跌逾10%,點位摔至六年新低。滬深指數在11日過後也持續下探。截至3月16日,在進入3月份以來的12個交易日中,上證指數下跌了7天。
有資深投資者就感嘆,這種不計成本的拋售前所未見,以致於在港股造成踩踏,A股受到嚴重拖累。
終於,中國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 (PCAOB) 方面在3月15日釋放出積極信號,稱雙正在積極談判,努力達成跨境監管合作協議。中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16日也召開了專題會議,提出要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的要求,並稱中美雙方監管機構目前溝通良好,已取得積極進展,正致力於形成具體合作方案。
這一劑強心針,讓中概股當日集體反彈,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收漲近5%。
但最重要的,還是美聯儲在本地時間17日凌晨宣布加息25個基點的消息,使得美股隔夜飆升、中港股市尤其是科技股高歌猛進,本地股市顯著回彈。
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17日大漲54.86點或1.7%,閉市報3290.90點。全場成交量16億1000萬股,總額16億7000萬元。18日收報3322.71點,時隔三周後終於重回3300點以上。
與此同時,深圳和上海股市分別攀漲4%和3.5%,港股17日當天也飆漲9.1%,創下近13年來的新高。13年前,在雷曼兄弟危機過後,港股猛漲12.8%。
業內人士:應將資產合理配置在多個類別和板塊
業內人士分析,亞太市場普遍上漲,主要歸功於美國聯儲局加息讓股市不再受不利消息的影響,以及中國方面對股市政策向好的轉變。星展銀行一名經濟師也認為,只要中國的宏觀風險得到控制,亞洲就能駕馭聯儲局的調控路徑。
針對股市近期的大起大落,一名來自花旗銀行的資深投資顧問就認為,導致股市暴跌的因素眾多,其中包括大環境加息周期對科技股估值打壓、全球通脹兇猛且短期沒有很好的應對措施、俄烏局勢導致的全球投資者避險拋售情緒、由中俄關係引發的美國對中國新一輪可能的施壓和制裁 (包括威脅ADR退市) 等。
「這些都是宏觀因素,且無法預測在短時間內可以被解決。很多頭部中概公司的盈利能力其實並沒有問題,隨著股價大跌估值非常有吸引力,下行空間也逐漸被擠壓。除非以上問題被解決,不然要想迎來大行情難度還是很大的。」
全球市場無疑不是孤立的,對新加坡本地市場依然有蔓延效應。這名花旗銀行投資顧問也提醒投資人,在中短期來看,與其押注中概大跌大漲,更應該回過頭想一想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新加坡本地市場中具有很多盈利確定性較強、受國際業務影響較少的公司,這些值得在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被考慮。我們更推薦把資產合理配置在多個類別和板塊,如高股息的價值股、金融、醫療保健、資源和能源等。」
大東方高級理財規劃師繆琳則對全球股市這次的大起大落以及其前景持謹慎態度。她認為,儘管全球股市似乎正從俄烏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來,但目前俄烏雙方談判進展充滿不確定性,再加上全球通貨膨脹等因素帶來的逆風,可能會限制股市反彈的空間。
「現階段適合選擇風險相對小的投資,比如說是基金或者債券。其次就是亞洲股市可以轉向發展中國家例如越南、印度。因為這些國家現在的發展方向是在房地產和實業,整個的發展趨勢還是頗具潛力。」
*免責聲明,分析內容僅代表受訪者個人觀點,不作為任何人或機構的投資建議
*本文為財新網「星港錢潮」欄目特供新加坡眼。「星港錢潮」是中國領先的專業媒體財新為新加坡和香港經濟和商業報道推出的重磅欄目
— END —
編輯: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