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学界再曝一个令人震惊的新发现:
新冠后遗症中,其中一项嗅觉丧失症状,竟然不是因为病毒。
但,跟新冠病毒也有不可割舍的关系。
具体说法是什么,跟着椰子来看
新冠后遗症中嗅觉丧失
原因竟然是它!
4月18日, 《美国医学会神经病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表达了这个最新结论:
当身体的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感染做出反应时,丧失嗅觉很可能是炎症的附带后果,而不是病毒直接作用。
意思就是,你确诊新冠以后,嗅觉没了,是因为你身体发炎,而不是病毒在你体内作祟。
有人就乐了,后遗症已经发作。那致因是炎症还是病毒,这重要吗?
当然重要。
该研究的主导作者、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病理学副教授Cheng-Ying Ho,是这么说的:
“我们推测它可能是由炎症引起的,因此我们有可能使用抗炎药作为与新冠相关的嗅觉丧失的可能治疗方法。”
照研究人员的说法,后遗症致因是炎症还是病毒,差别及影响很大。
如果是炎症,说明它能治,抗炎药就是大家能找到的解决办法之一。
如果是病毒,能咋?
吃新冠治疗药物?不太行,目前研发出来的新冠药物,不管辉瑞或者国产都主要是治新冠,即确诊期间使用的。
至于痊愈后的康复者,有后遗症,却还没有官方首肯有用、可用的治疗方案。
所以这一研究,也算是给人一种新的希望。
特别是在新加坡,要跟病毒一块过日子,总得有一些常识或者后备方案。
图源:Bloomberg
只是也有人担心,这研究靠谱吗?
咱们继续来了解这个研究的方案方法。
根据报告内容,该研究对象主要是新冠死亡患者。包括23个新冠病亡者和一个对照组患者。
对照组由14名死于其他原因的人组成,他们在死亡时体内并没有被检测到新冠病毒。
实验照片
研究人员在上述对象的大脑底部嗅球(传递携带气味信息的神经脉冲的部位)中收集组织。
发现23个新冠患者中有3个失去嗅觉,4名嗅觉能力下降以及2名同时失去嗅觉和味觉。
而对照组的14人中没有人被确定为失去嗅觉或味觉。
其中,新冠患者嗅球中的轴突量要少得多,且血管损伤程度更严重。但多数新冠患者中的嗅球,没有检测到新冠病毒颗粒。
这个发现让研究人员震惊。
按照先前的研究,一般人以为没嗅觉的罪魁祸首是新冠病毒碎片残存于鼻腔中。
实验照片
但现在这个发现,却指向另一个结果:
新冠病毒导致炎症,从而损害神经元,减少可用于向大脑发送信号的轴突数量,并导致嗅球功能失调。
实验照片
这个结论的意义用一句话就能概括:不是新冠病毒作妖,后遗症就好办。
但如何治疗,对应的抗炎药物用现有的就行,还是需要专门研发,该研究尚未提及。
只能说期待有后续。
现在,新冠已经肆虐2年多时间。
随着感染基数壮大,相关研究跟发现也越来越多。
今天,国内这个话题冲上热搜二。
感染新冠后
人体有一个“排毒周期”
今天,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发言。
据他表示,一个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经过1-2天的病毒复制后出现排毒(即核酸检测阳性),并持续排毒约7-12天。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