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底,新加坡发现不能这样下去了。
11月,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提到政府现在已经没有财力,像疫情初期那样补贴了。
“我们现在正在一个过渡期,我们不能像疫情爆发初期时那种程度去保住所有工作和企业,并维持同等的工业生产力。许多国家也没有足够的财政能力这么做。”
年底,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制作的招商宣传影片, 用新加坡的口吻,向世界发声!
表达了新加坡在艰难时期,在人才、贸易、投资方面,依旧保持高度对外开放态度。
2021年
决定“共存”,开门做生意
迈入2021年,新加坡做了重要的决定,必须保经济了。
21年6月24日,新加坡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三位部长王乙康、黄循财、颜金勇联名在报纸上发表题为《与冠病共处如常生活》的文章,
这是新加坡的政策拐点,从“清零”改为逐渐“与冠病共存”。
(图源:海峡时报)
2021年新加坡一直尝试开放,但因为疫情变化,防疫政策调整了好几次,被嘲笑“仰卧起坐”。
德尔塔毒株的袭来,新加坡分别在5月16日和7月22日,两度“倒退”宣布禁止堂食,但是不再有像阻断期那样“封”。
抗疫小组组长黄循财表示,除非迫不得已,不会再回去了(出台更严格的防疫措施)。
2021年8月,李显龙总理强调新加坡疫情已经受控,接下来要“换档”,重新着重新加坡的未来,持续创造新增长、工作和繁荣。
他特别强调,边境不能关太久,不然经济会“永久受损”!
新加坡有大量跨国企业,也有大量员工需要跨境,出差商务旅行等等,如果边境一直封锁:
“跨国企业将认为我们不够优越,新加坡企业也会受到连累,我们的经济将永久受损。"
*为了长期增长,新加坡需要做的三件事
(图源:FB@李显龙)
好景不长,去年9,10月又迎来一波疫情的反弹。
在稍微好转之后, 李显龙总理再次出来演讲,表示新加坡的路线坚定不变。
(视频来源:总理办公室)
李显龙明确指出,新加坡不可能长期封闭,因为那将“永久损害新加坡的国际经济地位!”
随后政府抗疫小组发布了一系列新措施和新政策,包括和11个国家开通VTL(疫苗旅行通道),打开国门。
宣布与新冠共存之后,新加坡在2021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已经大大好转。
零售贸易部门扩大了50.7%
食品和饮料服务部门同比增长36.7%
运输和仓储部门同比增长了20.9%
住宿业同比增长13.2%
信息和通信行业增长了9.6%
金融和保险行业同比增长了9.1%
还有一些具体的事件显示资金加速流入新加坡
戴森家族分三次陆续转移了足足有13亿英镑(24亿新币)从英国来到了新加坡的家族办公室。
德国BioNTech公司宣布在新加坡设立首个区域总部,同时建立一座mRNA疫苗生产工厂,产品供应东南亚。
(图源:海峡时报)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