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2022-04-24     缘分     17097

对杨生来说,书店不只是书店,而是一间满满都是“老师”的课室。

【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对杨生来说,书店不只是书店,而是一间满满都是“老师”的课室。(蔡家增摄)

在书店当学徒,也不只是一份工作,让他在赚钱养家的同时,也能重返上学的日子。

当时世界书局在大坡最繁华的一条路上,每天车水马龙,店里布满灰尘,他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打扫书店。杨生说的这段往事,真像少林寺里的小徒弟,打扫卫生也同时在练基本功。

“每天要扫两次,由上至下,一个书架到另一个书架,一边扫就一边学习书上的汉字。书名、出版社、作者等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汉字,少说一天也能学20个,不懂的就请教老同事,他们也乐于助人。”

久而久之积少成多,也就认识了字,跟随这些文字,潜入书里的缤纷世界。通过打扫,他也同时学会了图书的分类,为他日后开书店打下基础。

除了营业新华书店,杨生也做出版,在80年代也出版了超过100种针对青少年和儿童的读物,比如《苦儿流浪记》《苦女流浪记》等,大多是励志的故事,这也是他喜欢的书种。

当时这些书,十分畅销,不少销量超过2万本。我对这些书颇有印象,封面的插画十分精美,杨生说,不少还是新加坡著名先驱画家许锡勇的作品。

【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青少年和儿童的读物。(蔡家增摄)

当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藏书,除了大量历史悠久的课本之外,还有不少书籍期刊,不少还是七八十年前商务印书馆等大出版社的出品。

【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蔡家增摄)

【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蔡家增摄)

【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蔡家增摄)

【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蔡家增摄)

【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蔡家增摄)

近年来,他也把不少收藏了几十年的珍贵书籍,捐给新加坡图书馆管理局、国大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及海外院校等。

“不少书现在本地的机构都不要了,所以只能捐给外国,但我还是会挑选保留一些和本地相关的书籍,总有一天这些书能体现出它们的价值。”

18岁时,杨生在世界书局里第一次接触到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当时他深深被这个书名吸引,到底这少年有什么烦恼呢?

“当时读的时候,根本都不知道书在讲什么,要过了很多年,才理解维特的烦恼。”

那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 多年以后,随着教育体制发生巨变,语文政策导致英语成为强势的语言,人们时不时感叹母语的低落,却又显得无能为力。阅读人口已经不多,中文书读者更是青黄不接,昔日门庭若市的书店,也因为手机及各种新兴媒体及娱乐的兴起,变得落寞。

【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蔡家增摄)

阅读,原本应该是一件颇为自然的事,现在还需要设计一个世界读书日,来刺激阅读。

少年维特的烦恼有很大部分源自于他和现实社会的格格不入,对自然天性的追求经常受到打压。

面临此情此景,几乎一生都耗在书店行业中的杨生,会有新的烦恼吗? 问题我始终没问。

闲聊的时候,有熟客,也是朋友登门拜访,他们坐在书店前早在开店时布置好的位置。几个加起来的都有几百岁的读者,喝茶闲聊,天南地北。

正如书店外那些照料得宜但又自然生长的盆栽,那些没能问出口的人世间最实际的烦恼,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世界读书日】新加坡这家“书山书海”的店藏着一位最懂书的老板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