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稱,毒性更強、更致命、傳播更快、更易變異的「X病毒」將出現

2022-04-25

本期報道主要內容:

一、李顯龍:傳播快、毒性強、易變異的X病毒將在新加坡出現

二、互信是新加坡抗疫的三大基石之一

三、昨通報五新增死亡,本波病死率維持在0.055%

四、ICU重症降至8人,ICU病房占用率為2.3%

互信是新加坡抗疫的基石之一

4月24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新加坡中央醫院客卿講演會暨晚宴上致辭時說,高度互信是新加坡抗疫的三大基石之一。

(圖源:MCI)

李顯龍引述醫學期刊《柳葉刀》的一項研究說,人民對政府的信任度越高,對遵守防疫措施的主動意願就越高,冠病疫苗接種率也越高,他說,從這個角度看,互信的重要性甚至比醫療水平和醫療資源的可及性還重要。

他說,新加坡有幸是個具有高度互信的社會,這種互信出現在三個方面:

一、民眾相信政府所做的一切是為了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的利益

二、民眾相信政府有能力為新加坡人做出正確的決策

三、民眾相信每個公民都會儘自己應盡的一份力

他說,在有些國家,連室內戴口罩這麼基本、簡單的防疫措施都會引發社會對立和衝突,但是,在新加坡,人們團結一致,主要就是因為有互信。

李顯龍說,這種高度互信,是過去幾十年新加坡民眾和政府之間相互建立起來的。

他舉了四個例子,說明新加坡民眾和政府之間存在高度互信:

一、願意遵守「麻煩的」防疫安全管理措施

二、耐心遵守防疫措施鬆鬆緊緊的反覆調整

三、響應疫苗接種號召,包括加強針的接種

四、負起個人和社會的防疫責任

(新加坡多次反覆調整防疫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堂食規定出現了俗稱的「石頭剪刀布」,即禁止堂食、二人堂食、五人堂食)

醫患之間也存在高度互信

李顯龍說,這種互信不但存在於民眾和政府之間,也存在於民眾和公共衛生和醫療系統、以及醫患之間:

一、民眾相信醫護人員是專業的,內行的

二、民眾相信醫護人員是無私、專注地為病患提供護理和治療

三、公共衛生和醫療系統對民眾透明、誠實

(圖源:新加坡中央醫院)

他說,公共衛生系統的服務對象是社會,並非個別病患,追求的是儘可能照顧大多數人。他舉例說,PCR核酸檢測的精確度比ART抗原檢測高得多,但是,新加坡轉用抗原檢測為主、核酸檢測為輔,這樣就能更快、更低成本地篩出並隔離陽性病患,對遏制病毒傳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主動通報疫苗不良反應

和接種疫苗時出現錯誤

李顯龍又舉例說,新加坡在展開疫苗接種計劃的時候,衛生部每個月都通報接種疫苗不良反應的數據;疫苗接種工作出現錯誤時,如接種人員劑量使用錯誤,當局也會主動公布並展開調查。有些人認為,這些負面消息還不如不報,眼不見為凈,不要讓這些消息影響民眾對疫苗接種的信心。

李顯龍說,這是不智的;如果不通報負面消息,一次,兩次,或許可以瞞混過去,但是,總會有流言傳到社會上,人們會開始質疑,失去信心,當局最終將為此付出最大的代價——公共信任缺失。

X病毒將在新加坡出現

李顯龍說,新加坡抗疫的另外兩大基石是堅韌的醫療系統以及有效的公共衛生應對措施

他說,新加坡總有一天會遭遇X病毒;所謂「X病毒」,是指在未來可能出現的一種未知病毒,傳播力強,毒性強,很容易變異,將對人類社會形成新的挑戰。

李顯龍說,新冠疫情已經讓許多國家疲於奔命,人類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未來數十年內,完全有可能出現一種比冠病-19更為致命、傳染更快的病毒,橫掃全球。

他說,新加坡必須及早準備,盡力準備,當這個X病毒最終來襲時,新加坡可以啟動快速、有效的應對。

因此,新加坡必須維持卓越的醫療水準,加強對公共衛生的重視,為醫護人員提供支持和提升專業技能,定期調整醫護人員的待遇,拓展醫療基礎設施。新加坡將在2030年之前,增設九家綜合診療所,以及六家急症和社區醫院。

新加坡也將深化過去20年來建立起的研發能力和生物醫學專才,並與其他國家的專家和研究人員展開合作與交流。

新加坡4月24日疫情回顧

新加坡衛生部通報,截至4月24日中午1200時,新增確診病例2044起,含本土1990起、境外輸入54起,累計118萬2168起。

在新增本土病例當中,本地社區病例1984起,客工宿舍病例6起。

客工宿舍累計8萬4290起,陽性率26.10%;本地社區累計106萬5990起,陽性率19.81%;總體陽性率20.73%。

過去28天,新加坡一共出現10萬7092起確診病例,其中99.7%為無症狀/輕症,0.2%需要普通輸氧,0.03%屬於ICU重症,0.03%死亡。

在昨天的新增確診病例當中,PCR核酸檢測陽性259人 (13%) ,ART抗原檢測陽性1785 (87%) 。

考慮到不少ART抗原自測陽性沒有上報,總體陽性率肯定更高。陽性率越高,越接近群體免疫。

可能出現新一波

但規模應該不大

本土病例七天移動增長率自前一天的1.04降至0.97,意味著前一階段七天出現100起,本階段七天則出現104起。

《新加坡眼》判斷,在五月上旬可能開始形成新的一波,但這一波規模應該不會太大。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新加坡衛生部多次指出,只有到指定檢測中心做的ART抗原檢測陽性才計入統計;大量自測陽性病例未計入確診,感染人數實際上肯定更多,因此,確診數據並不能反映疫情全面。當局制定政策考慮的不是感染人數,而是重症和死亡,以及醫療資源是否有擠兌風險。

病例增長並不是關鍵,關鍵在於保持醫療資源不擠兌,保持經濟與健康、民生與生命之間的平衡。

昨通報無新增死亡病例

本波病死率維持在0.055%

衛生部昨晚通報無新增死亡病例,累計1325起,總體病死率維持在0.112%,與前一天同。

新加坡近期每日死亡人數和年齡分布如下:

按病毒株的種類劃分,新加坡經歷了原始病毒波,去年進入德爾塔波,現在是奧密克戎波。《新加坡眼》以1月6日為奧密克戎波的開始,分析此三波的病死率如下:

以上是《新加坡眼》按每一波疫情出現的時間粗略劃分出三個時期。本波疫情病死率維持在0.055%,與前一天同。

上述奧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劃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爾塔株,但死亡時間出現在奧密克戎波期間,所以我們仍劃入奧密克戎波統計。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絕大多數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強;德爾塔波和奧密克戎波則主要感染社區年長者,年邁體弱。

截至昨天,新加坡人口疫苗接種覆蓋率和昨天各級病患疫情接種情況如下:

ICU重症病患降至8人

ICU重症病房有8人,比前一天少1人;ICU病房占用率為2.3%。

按病情分,ICU輸氧觀察1人 (-1) ,病危插管7人 (=) ;括號內數字為今昨日比較。

按年齡分,七旬或以上3人 (-1) ,六旬4人 (=) ,40歲至59歲中年人1人 (=) 。

普通輸氧病患降至30人

普通住院病患降至225人

普通輸氧病患有30人,比前一天少9人。

普通輸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隔離病房的普通型病患225人,比前一天少9人。

德爾塔感染病人0.8%需要輸氧,奧密克戎感染病人需要輸氧的比例少於0.3%。

境外輸入病例54起

境外輸入病例昨增54起,累計3萬1888起。

如果沒有出現傳播力更快的變異病毒,相信在未來半年內,境外輸入病例會在每天一兩百起的範圍上下波動。

— END —

編輯:ABC


相关文章

  • 新加坡榜鵝路轎車撞巴士釀命案,一名女乘客送院後不治身亡!
  • 涉強制消費珠寶店結束營業 稱網傳貼文來自大馬同行抹黑
  • 新加坡EP續簽越來越難了?薪資達標仍被拒,空殼公司被查,這些坑千萬別踩
  • 新加坡又發錢啦!130萬家庭都能領
  • 又見填海計劃 新加坡從「小紅點」慢慢變成「綠巨人」?
  • 當局加強取締電子煙 逾1.79萬人因擁有和使用電子煙被取締
  • 在社媒誹謗部長及職總秘書長 男子接律師信後刪文道歉
  • 文慶路DBSS組屋149萬元轉售 創該區轉售價紀錄
  • 40人用餐後現腸胃炎 餐館因食安疏漏被罰8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