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共情伤害”离我们并不遥远
也许大家会以为,共情伤害只会当灾难发生时才会出现。但其实除了疫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遭遇“共情伤害”的情况。
作为一个妈妈,我们在网上看到孩子被虐待、被遗弃、甚至被杀害(比如前段时间的双生子被杀事件)的信息后更容易感同身受,产生不由自主将自己代入角色的情况。
而当我们不断接收这样的信息时,就容易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对自身情绪产生损害。所以,避免“共情伤害”不仅仅是对于身处灾难本身之中的人而言的,更是对于每一个接收相关讯息的人而言的。
为了避免“共情伤害”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01 识别信息
要避免“共情伤害”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学会有效地识别信息!
因为网络的便捷性,真正让我们 “足不出户即可知晓天下“,全世界的信息尽在眼前,但这其中除了事实的陈述之外,也不免夹杂着众多带有倾向性和引导性的信息。
这样的情况我自己也碰到过多次了,一开始会因此影响自己情绪,后来见多了就自己留了个心眼,对于网上的信息不可全信,不妨自己做些考察工作,对信息加以识别,切勿因他人有意的引导而造成对自身心理的损害。
02 拓宽视野
避免将注意力只集中在负面的讯息上。
其实除了我们所关注的疫情信息外,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在同时发生,其中不乏让人充满希望和正能量的事件。不妨将视线暂时从眼前的疫情中挪开,让自己有意识地去接受一些其他方面的讯息。
比如,这个艰难的时间段,民众的平凡生活中依然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事件发生,包括各省市之间的互相支援守望相助,邻里之间的物资分享,时常会让人感动让人心存希望,这些人与人之间的美好,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丝光。
03 正常生活节奏及习惯
要记得保持正常生活节奏及习惯。
这点在疫情的状况下,可以说是最容易也是最难的。保证规律的进食和睡眠,这样身体才会按过往正常的节奏来运转。每天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吃些自己喜爱的食物,保留一些日常的小习惯(比如喝杯咖啡,睡前点个熏香之类的)。
在我的朋友圈里,依旧可以看到有人“倔强”地在用餐时搭配一杯咖啡(这个时候属于奢侈品了),看似没有必要,但其实是对自己生活很好的奖赏,也是对自己心理的一种暗示——生活如常,依旧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自然就可以避免负面情绪主导自己的心理。
04 为他人提供帮助
主动的为他人提供帮助,为自己提供正面的情绪价值,让自己出去发光发热吧!
无论是在群里担任“团长”帮助有需要的邻里采购生活物资,或是真实身体力行地成为一名“大白”去提供援助,都可以让我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也是不断获得自我肯定及他人肯定的一个过程。
作为一个上海人,我每天都在被朋友圈里的亲友们感动着,包括自己的父母也参与了志愿者的活动,施比受更有福,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被身边的人治愈著。
(我远在上海的父母)
05 积极运动
用出汗来排遣一切不良的情绪。
有研究数据表明,运动能快速、有效及长时间提高内啡肽分泌。所有类型的运动都能刺激大脑,将内啡肽释放到血液中,明显地提升心情。
无论是舞蹈,跳操,或者是瑜伽,慢跑等运动类,甚至是庭院劳动,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都可以大脑释放内啡肽,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感受快乐,消除烦恼。
出了一身汗之后,精神会明显提升很多,消极的情绪会随着汗水被排除体外,让自己重新恢复到正能量满满的健康状态。一面调节心理,一面还可以锻炼瘦身,一举两得。
最近某音上的明星教练居家锻炼的视频火了,谁能说这其中没有这方面的原因呢?赶紧让自己动起来吧~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