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为全球最开放的发达经济体之一,吸引了大量前来务工的外籍人员。那么,那些在新加务工人员,在新加坡的生活如何,赚到了足够的钱吗、疫情下遇到了什么困难?
以下带各位一起走进外籍劳工在新加坡的生活现状。
背井离乡
网友jfzy是一名来自于中国的劳工。在2021年5月1日的劳动节,烈日当头,劳工们在工地里加班加点赶工程,希望大楼早日落成。
jfzy幽默地写道:“劳动节,不劳动怎么过节”。
为保护皮肤不受赤道过强的紫外线侵害,工人们在工地上得穿着长衣长袖劳作。
顶着30多度的太阳天,他们在钢筋之间穿梭。
有时下雨天,劳工们要披着雨衣,迅速前往工地去处理工地需要善后的事情。
然而当雨越下越大无法继续工作时,jfzy便只能弯著身躯,躲在铁瓦下避雨休息。
居住方面,像jfzy这样的外来客工居住在由政府统一分配的劳工宿舍里。由于工地附近的配套设施通常不是特别完善,生活条件说不上好。
居住环境有些简陋,常有蚊虫来骚扰。jfzy却没因此丧失对生活的热爱。
对他来说,天空飘过的一朵美丽的云、绚丽的彩霞,都是他生活中的快乐的源泉。
他会记录拍摄下来生活的美好,工地天空的油画特写、生活的几行小诗。
在周末休假的时候,他和同事们也会享受难得的放松时光,结伴到附近的昇菘超市购买生活用品。
由于工地外没有公共运输,所以他们每一趟步行来回都要花上至少两个小时。不过大家依旧为难得的放风感到开心。
疫情下的他她
2020年,新加坡客工宿舍爆发疫情,数万名劳工感染。劳工的抗疫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jfzy在2021年6月10日打上了疫苗,还收到了医护人员发放的抗疫礼包,在疫情笼罩下收获了来自于社会的温暖。
网友“Amandacat”说,在新加坡工作多年,已做好了移民的准备。她在碧山居住了20年,这一住,几乎就是整个下半辈子的事了。
在她看来,新加坡生活简单,社会体制完善,交通便捷,人情来往不复杂,执政者以为民为本。政府在疫情期间也给民众提供补贴,每一笔钱都直接打入公民的银行账户里 她也提及了一位与她相谈甚欢,同样漂洋过海来到新加坡的那位计程车司机。
他也有在家乡,随着妻子到福州去管理工厂。兜兜转转,最终一家人还是选择扎根在城狮。 如今儿子当兵了,女儿也高中即将毕业了。
他觉得自己大半部分的任务也完成了。 他说他们一家人很早就取得公民。
他感恩自己在后疫情时代仍有一片立足的小天地。
寸步难行
这些脚踏实地的打工人凭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地,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苦苦挣扎。
网友“随风”在帖子中写道:“交了3万5,来新加坡工作不到2个月,我被辞退了”。他在国内做的是服务业,却被国内的无良中介介绍到了制造业,尽管他不辞辛劳尽力坚持了几天,却最终还是只能举债回国,使得原本的生活雪上加霜。
韩启金,在新加坡工作,多年来兢兢业业,是家里的顶梁柱,赡养妻子儿女,却在48岁的生日前因为中风倒在了病床上,家中积贫,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
还有前维和军人“蓝盔”在新加坡旧疾复发,又不幸染上新冠。彼时的他,回国之路漫漫无期,身无分文生活不便。
“问题是我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现在手里没钱吃饭,身体也不能工作,加上因没钱吃饭导致身体虚弱,在劳工宿舍昏迷两次。真怕在同事们去做工时昏迷不醒没人管死去。每天只能靠两顿只有两片白菜叶的面条熬日子,跟大使馆发邮件打电话求助也没有回音。今天早上在同事去做工后抱着半碗面条哭了好几次。家人还得每隔一段时间就语音给我怕我昏过去没人管。”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