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逆袭史和神预言
文/晏凌羊
01 李光耀管的地盘——新加坡——面积真的好小、人口也好少。 我们去新加坡旅游的时候,感觉这个国家还没有广州一个市大,想想都觉得“很好管理”。
在中国的话,李光耀就是一个市委书记,但因为新加坡是独立国家,所以,李光耀成为了新加坡的“国父”。
李光耀的逆袭史,读来挺传奇的。他祖籍广东梅州,早些时候曾祖父下南洋,定居在了新加坡。
李光耀的爷爷李云龙,在新加坡奋力打拼,经营船务公司、做橡胶生意,成为当地一个大家族。
李光耀的爹李进坤是家族里的大儿子,却也是个纨绔子弟,沾染赌博等恶习。
李光耀从小崇拜爷爷、鄙视老爹,好在他妈比较强韧,爷爷也比较给力,所以,哪怕家道中落,他也接受了很好的西式教育,16岁就考上了剑桥大学。
李光耀是第四代移民,家里人讲的是英语和马来语,不会说汉语。当时新加坡还是殖民地,所以,他还曾经因为自己不会说汉语而在当地华人圈受过歧视。
二战爆发,李光耀学业中断,只能回家。 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大举入侵东南亚,也占领了新加坡,李光耀作为抗日积极分子也被追踪。但他很聪明,借这机会精进日语,并凭借着流利的日语和英语,成了一家报社的日文翻译员,既能养家糊口,又能了解世界局势。
日本宣布投降后,李光耀为了再考剑桥大学回到学校读书,并在这里认识了妻子柯玉芝。
两人双双考上剑桥,并于1947年在英国登记结婚。
李光耀在剑桥学的是法律,学成回国以后就在新加坡开了律所。当时,新加坡还是英国的殖民地,援用的是英国的法律,他也通过帮人打官司声名鹊起,积累了一定的政治声望。
1954年,李光耀成立了人民行动党,并任秘书长。次年,他参加立法议会选举,却因为他不会读写中文,被认为他没资格代表华人选民。
李光耀气得要死,制定了疯狂的学中文计划,把中文学得贼溜,后来还是当上了立法议员。
当时,英国殖民统治已经衰弱,新加坡抓住机会于1959年宣布独立,年仅35岁的李光耀当选成了新加坡第一届自治政府的内阁总理。
独立之初的新加坡,哪方面都不行,他一直希望能与马来亚合并成立“马来西亚”。
经过多方努力,1963年,新加坡和马来亚合并成为马来西亚联邦。但合并后,因为马来西亚的种族沙文主义导致新加坡人广受排挤,所以,1965年新加坡脱离联邦,宣告独立。
新加坡当时能独立,完全是由于马来西亚当局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和中国干涉别国内政的忧虑,而强行把新加坡踢出马来西亚的。
当年的李光耀和他领导的人民行动党,为了留在马来西亚曾经多次请愿,新加坡真的独立以后,李光耀曾嚎啕大哭。
独立的时候新加坡就是个弹丸之地,没有自然资源,没有工业,传统的港口贸易日趋式微,内部有民族冲突和暴乱的威胁,而旁边还有随时可以切断新加坡供水的马来西亚和虎视眈眈的印尼。
这么小的地盘,想要成为独立国家,在强国如林的地球上怎么博生存嘛。穷则思变,李光耀开始想办法,发誓要把新加坡建设好。
新加坡太小,如果再发生战争,几分钟就被打下来,所以,李光耀先是寻求国际社会的承认,加入联合国——这样,别的国家若是皮痒了来打你,就是侵略,道义上就站不住。
紧接着,他抱上英国大腿,成为英联邦成员国。虽然英联邦是个松散的组织,但哪个国家想要打新加坡,也得给老英国几分面子吧?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