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些大V也称:新加坡是在遭受大规模感染后,受到冲击最小的国家。
(图源:见水印)
回过头看,我们才发现新加坡做了很多工作,也做对了很多事情。
新加坡日增25000例但从未发生医疗挤兑的根本原因,是一直有着非常科学的分诊制度。
以及提前预估疫情形势,不断调整新冠医疗流程。
严格的分诊制度 没事不要去医院
我们都记得,2020年初的时候,张文宏医生夸过新加坡有800个发热门诊,数量很可观。
他指的是新加坡的PHPC公共卫生诊所。
在看诊方面,新加坡的医疗制度避免了患者涌向医院,新加坡原本就是施行分诊制度,小病去诊所,大病去医院。
为降低社区传染的风险,早在2020年2月18日起,新加坡就启动“公共卫生防范诊所计划”PHPC。
(Public Health Preparedness Clinics 简称PHPC)
在PHPC计划下凡患有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喉咙痛和流鼻水等)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可以到全岛约900家指定的私人诊所看病。
只需要付10元新币(年长者5元)的看诊费。
(图源:海峡时报)
在随后的两年,PHPC很好地分担了医院的新冠筛查压力,让众多私人诊所成为抗疫的一分子。
奥密克戎时期,人们多为轻症,2000多个社区诊所比医院更加忙碌。
(社区诊所示意:海峡时报)
春节期间,新加坡全岛988家全科医生(GP)诊所仍然开放,官方呼吁感到不适的人应该去这些诊所。
宝贵的医院资源得以存留给中症和重症患者。
(医院示意:海峡时报)
没有全科医生的推荐信,不能去医院看专家门诊,只能去急诊科。
在病例激增时期,官方也不断呼吁不严重不要去医院急诊,占用宝贵资源。
最近一个视频博主也提到这一点,说新加坡虽然“剥夺了人们随意上医院的自由”,但这样安排是合情合理的。
医院资源存留给儿童、老人、有基础病的风险人群和发展成中症、重症人群,他们得到更好的治疗,进一步压低病死率。
科学的医疗流程 分级隔离和康复
看医生要分诊,确诊了也要分级隔离。
疫情发生以来,新加坡的隔离设施也是分级进行的,在2020年新加坡也建设过多个大型隔离设施。
(图源:todayonline)
但是到了2021年不一样了,因为疫苗的高覆蓋率,政府预测会有大量的无症状、轻症者,数量或远超隔离设施可以容纳的地步。
2021年的年中,新加坡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了近90%,大部分确诊者都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在家自我调养就能痊愈。
所以,早在去年9月新加坡卫生部大胆推出“居家康复”计划,虽然刚开始颇受争议,人们也对于生病了在家养病感到恐惧。
(图源:卫生部)
但是后来证明,这套方案行之有效。
到了奥密克戎时期,轻症者的比例也就更大了,人们早已习惯淡定地居家康复。
现在经过几次调整和简化,新加坡最新的新冠医疗流程如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