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佛士学院,来源:马来西亚博物馆
1949年10月8日,为了满足马来亚联邦的高等教育需要,莱佛士学院与爱德华七世医学院合并,成立马来亚大学。
彼时马来亚大学校徽,来源:NUS
马来亚大学在其成立的头十年发展非常迅速,并于1959年在吉隆坡设立分校。
在此期间,1955年,新加坡还诞生了另一所以华语为媒介的华文大学,南洋大学。
南洋大学,来源:NUS
华语与英语教育之争一直是新加坡长期存在的问题,南洋大学则是最早使用华语进行高等教育的一次尝试。遗憾的是,在当时,接受华语教育的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乐观,其校园内对于政治事务的热衷也使得南洋大学与政府冲突不断。
新加坡大学时期(1962-1980)
1959年,吉隆坡分校和新加坡分校分别成为独立自治主体。同时,随着新加坡实现完全自治、新加坡自治邦的成立,两分校越发各自独立。
1960年,当时的马来亚联邦政府和新加坡政府表示,希望将各分院的地位改为国立大学1961年通过立法,成立前吉隆坡分校为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分校于1962年1月1日更名为新加坡大学。1962年1月1日,两校彻底分离成为各自独立的大学,即新加坡大学(University of Singapore)和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
新加坡,来源:lcs4visa.com
1975年,政府促使南洋大学引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1977年,南大开始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开设联合课程。1980年,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正式合并,组成了现今的新加坡国立大学。这标志着从民间到政府,这种使英语教育与华语教育的合流的努力达到高潮。
值得注意的是,南洋大学虽与南洋理工大学同址,却是两所不同的学校。在南洋大学并入新加坡大学的次年,即1981年,南洋理工大学才在南洋大学的原址上成立。
南洋大学校徽,来源:NUS
原南洋大学校徽由三个圆环交织而成,后加入新国大校徽中。
新加坡国立大学(1980- )
新加坡国立大学于1980年代开始其创业教育努力,1988年设立了创新和技术创业管理中心。2001年更名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业中心(NEC),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分部。NEC目前由Wong Poh Kam领导,其活动分为四个领域,包括企业孵化器、体验教育、创业发展和创业研究。
QS排名,来源:QS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新加坡的Kent Ridge、Bukit Timah和奥特拉姆三个校区拥有17个学院和学校。从一个小小的医学院发展至今,新加坡国立大学历经百年风雨,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国际排名也节节攀升,目前稳居亚洲第一,世界第11位。
参考资料:
新加坡国立大学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
Tan Jiak Kim - Wikipedia
Kusolpalin, P. (2016, February 28).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Ling, G., & Tan, J. (2011, March 14). Raffles College.
Tan, J. (2011, January 14). King Edward VII College of Medicine.
Tay, C. (2006, April 6). Tan Jiak Kim.
曲折百年 |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史 | 新加坡新闻 (xinjiapo.news)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