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地形
海平面上升后淹没低洼地区
增建水泵房,应对未来排水压力
建国以来,新加坡兴建了滨海堤坝以保障市区不受水灾影响。滨海堤坝的水泵房装有七个大型水泵,在水位上涨时,可将滨海蓄水池里的水排入大海,将市区的雨水引入滨海蓄水池,从而避免城市内涝。然而,当海平面上升时,单靠滨海堤坝目前的一个水泵房是不足以应对涨潮时庞大的雨势。因此,政府提出将在滨海堤坝的另一端兴建第二个水泵房,在海水涨潮且伴随大雨时,可将蓄水池多余的雨水排入海中,从而避免洪涝。目前,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已开始为此项目进行研讨和规划。
新加坡滨海堤坝
建造圩田,保护洼地,创造新地
对于东部海岸线的保护,政府提出将效仿荷兰建造圩田的做法,在保护现有低洼地区的同时,也能为新加坡提供更多土地资源,以备未来城市发展需要。当前,政府已在德光岛建造小型圩田,累积相关经验,计划日后在东部海岸线建造更多圩田和堤坝用以保护东部海岸线。
德光岛沿岸的在建圩田
填海造地,逐步构建新蓄水池
政府还提出了另一个对于东部海岸线保护的方案:在滨海东至樟宜的离岸岛屿进行填海造地,再利用堤坝将这些新地块衔接起来,建造类似滨海蓄水池的新蓄水池,不仅能够保护东部海岸线,也将加强本国在水源方面的韧性。
逐步构建蓄水池
加强区域合作,预测未来变化
为更好的预测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新加坡成立了新加坡气候研究中心,并与邻近国家的相关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并预测气候变化对本区域的影响,从而能够提前准备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李显龙总理细读研究成果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