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个袖珍国家,如何在短短57年内成为全球瞩目的存在!
如果问你对新加坡的印象是什么?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是亚洲四小龙?宜居的花园城市?亚太金融中心?全球治安最好的国家之一……这么荣誉对于小红点新加坡来说,都太稀松平常了。
还记得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赶出马来西亚,宣布独立。没有人会相信,被孤立的小岛可以生存,被贫困占据的小岛可以富庶。
一想也是,新加坡自然资源匮乏,要国土没国土,要水源没水源,要啥啥得进口!另外,它还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殖民、占领和侵略。里里外外都被看扁,连马来西亚也在等它哭着跑回去……
然而57年过去了,新加坡涅槃重生,这个被人丢弃的“野孩子”岛国从一个籍籍无名的三流国家,以高收入、无外债、持续正盈余的姿态,成为了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它的秘密,恐怕还要从防疫初期说起~
新加坡的屯粮秘密:
关键时期不用抢物资,
全岛各处都有超大的应急仓库!
生命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还记得疫情之初,全岛疯狂地囤积物资。前官委议员郑恩里在社交媒体上说着这样一段话:新加坡是一个生在灰烬里的国家,从出生之日(1965年)便一直为世界末日做准备。
这种忧患意识深深刻在新加坡的DNA里,为了预防灾难, 新加坡一直都在储备生活用品,它们被存放在这岛国各处不为人知的仓库中,你可能每天都会路过。虽然你看不到,但要相信,它比你所见过的最大超市仓库还更大!
果不其然,货架很快又被填满。对此,贸工部长陈振声也出面说明,新加坡目前不会面对食品或必需品短缺的风险,呼吁民众无须囤购!即便当时正逢元宵节,最“热销”的汤圆也没卖断货,这就是新加坡的底气!
食物需要进口,那就把食物来源国丰富起来。澳大利亚、日本、美国、荷兰等至少12个国家当成粮仓,肉、蛋、奶、蔬菜、海鲜一应俱全,不仅让国民吃饱,还要吃好。
除了进口,新加坡政府也设立粮食基金帮助本地企业在海外设立生产线和外包粮食生产。正是这样的前瞻性,为新加坡化解危机争取了时间。
依靠别人总是不长久的,虽然新加坡只有1%的土地,但也决定拥有自己的菜篮子。没有土地,那新加坡就开始无土栽培计划,
别看菜园面积只有1800平方米,也就1/3个足球场那么大,但是,每个月却就能出产6吨蔬菜哦!垂直农场在新加坡很火,利用纵横交错的PVC管道,好看又实用,蔬菜还是有机的,所以看见新加坡自产的蔬菜总有一种自豪感!
有了菜篮子还不够,餐桌必须丰富起来,那就研究养鱼吧!全岛首个能够养殖食用鱼的垂直渔场应运而生,别看这个“浮池”只有三层楼高的,养10万条鱼和鱼苗不在话下!因为是架空的垂直渔场,所以未来它可能出现在公园、组屋屋顶,甚至是高架桥下,这脑洞绝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