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信仰——林仰忠专访

2022-06-08     缘分     26482

心中的信仰——林仰忠专访

心中的信仰——林仰忠专访

林仰忠

林仰忠的声音,相信许多年长人士都非常熟悉。他不仅在播音领域是资深播音员,在其他有关声音的行业也都有着一席之地。从播音员到戏剧演员再到潮语老师,虽然职业角色不断转换,但林仰忠一直用他那把磁性的声音传承著华族文化,用中正耿直的人格,演绎着人生的不同角色。

记忆童年

生活中的“角色表演”往往更能润物细无声。

上世纪40年代初,林仰忠的父亲只身从潮州来南洋谋生,生活安顿好后,父亲回乡接来母亲和他们的大女儿。

当时父亲20出头的年纪,在亲戚的店铺帮忙工作。他在潮州话叫“海屿郊”的店里卖鱼翅、燕窝、海参等海产品。

林仰忠表示,当年父亲读书不多,一直以劳力换生活。他一生勤勉正直且刻苦耐劳,以汗水和良心换来的微薄薪水养活一家人,一直工作到70多岁才退休。母亲则在家中打理全家人的生活起居,同时拿些手工活回家做,以补贴家用。

1952年,林仰忠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质朴善良的家庭中,在读小学前他都是和父母亲及兄姐一家6口人一起生活。1959年入读端蒙中学附小时,他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里,周围都是不认识的人,幼小的心灵感到十分恐惧。

前一两个星期,一进入学堂他就开始哭。一位邻居大婶十分可亲,看到他哭就进去教室安慰他,告诉他不必害怕和担心,放学时就算母亲没来,她也会带几个孩子一起回家。他到现在都记得这位善良的大婶给他幼小心灵带来的温柔和慰藉,让他深刻地理解与人为善的行为,是如此的弥足珍贵!

儿时因为家里经济不宽裕,并没有请补习老师,学习全靠自己。学校老师留测验,他就请母亲帮他听写。可母亲不会讲华语,在家里用潮州话读生字,到学校后老师使用华语教读,这给仰忠造成一定困扰,但也增强了他两种语言快速转换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他后来在电台使用方言播报新闻的基础。

邻居那位和蔼的大婶家里有几个孩子,其中与仰忠同龄的孩子在放学后经常和他一起游戏、学习。因为两家非常近,仰忠与他成为好友,经常同进同出。好友补习时,他也常常在旁边“偷师”。年纪渐长的他,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越来越懂事,成绩也越来越好。

小学阶段,仰忠经常在班里考第一名,所以从四年级开始,老师便让他当班长。当时这位老师很年轻,教书的同时还在上师训课程,在师训中学到注音符号,回来学校上课时就教给学生。

林仰忠说:“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注音符号,之前的老师都没有教过。我觉得很有趣,而且查字典也更容易,懂得了平翘舌,我从这时开始就把字音读得很准。”

老师发现他华语越来越标准,又是班长,就推荐他参加华语演讲比赛。他取得名次后对讲标准华语更加感兴趣,之后每年都作为班代表参加比赛。他表示,自己没有上过专业的播音主持课程,那时也没有这样的专业课。这位小学四年级的华语老师成为他讲标准华语的启蒙老师。

仰忠人如其名,从小就仰慕忠诚耿直的人。他是不重名利的孩子,不争不抢,当班长也是老师指定的。而且他当班长完全就是服务于同学,帮大家做事,反而是副班长更有班长的架势。有一次老师让班长惩罚调皮的同学,他因为心疼同学,打得太轻,老师就换副班长执行。结果被打的同学下课后就去找副班长的麻烦,他也因此躲过“一劫”。这也许就是善良的父母和邻居对他性格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时学校开设书法课,他很喜欢这些华族传统文化。到了五年级时,因为贪玩没有练字,被老师打手心。他现在还记得,也感谢这位老师把他“打回正路”。

1965年,仰忠升读端蒙中学,中二时他的书法作品参加比赛获得小楷组别第二名。中三时,仰忠第一次参与戏剧活动。他参加学校戏剧团,非常积极地投身其中。那时新加坡政府成立不久,有一些戏剧团体有政治倾向,是政府不允许的。学校老师怕戏剧营也会朝着激进的方向发展,所以停止了这项活动。

此时的仰忠已经迷上了戏剧,学校停办戏剧营后,他就在放学后和戏剧团的同学们自发排练。他至今还记得排演《获虎之夜》这个剧本时的场景。

可惜好景不长,老师发现他们放学后在学校排练,就把大家叫去训话。可这并不是严重的问题,学生们只是喜欢戏剧,并没有做坏事。后来老师说:“既然你们喜欢表演,现在有一个活动,新加坡成立后的第一次博览会,你们就代表学校去参加表演吧。”林仰忠记得他们表演的节目是诗歌朗诵《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是他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下登台表演。

中四时仰忠和朋友们因为对戏剧的热爱,一起加入艺联剧团,这是他真正参与专业戏剧团体表演的开始。当时剧团有一些资深的前辈,也有人是电台的播音员。通过参与剧团活动向前辈学习,仰忠得以不断提高自己讲标准华语的水平,同时对戏剧表演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增添了许多表演上的实践经验。

中四毕业后,仰忠对艺术类课程比较有兴趣,就报读新加坡职业学院,学习古典家具雕刻与制作,同时他一直在艺联剧团参加活动。在剧团期间,听说新加坡电台要招华语广播剧组演员,他和伙伴们一起去试音,顺利通过。他一边读书一边兼职去电台录音,一周有两个晚上会去电台,即使没有轮到他录,他也会在旁边认真学习揣摩别人是如何录音的,不断提高自己的播音水平。那时他不但在华语组还在潮语组录音。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