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顶级的五大产业

2021-11-16     缘分     16015

新加坡最顶级的五大产业

新加坡在全球拥有充足与优质的精密工程人力资源,满足了企业发展的业务要求。新加坡非常重视培训及职业教育,新加坡还设立了的数码和精密工程中心,用来培养精密工程专业人士。

新加坡的精密工程制造业共有约2700家规模不等的公司,包括了中小型企业和大型跨国公司。新加坡在精密工程业具有的独特优势,成就新加坡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新加坡在全球后端半导体设备拥有10%的市场占有率。新加坡精密工程业的强大技术及环境吸引了全球十大晶圆制造设备公司中的九家公司向新加坡供应商进行大型采购。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制造的晶圆检测工具,可鉴别细小到纳米的瑕疵。好比在2000英尺以上、或在4倍于新加坡观景轮的高度上,能够观测到地面上的一根白发。

三、新加坡的医疗服务业 

世界卫生组织WHO之前发布“世界健康报告”《World Health Report》,并对各国的医疗体系进行了比较,对预期寿命进行了排名。排名考量主要有:医疗水平、接受医疗服务的难度、医药费负担公平性等方面、经过了综合对比,日本排名全球第一,新加坡位列第三。

新加坡最顶级的五大产业

新加坡在Bloomberg发布的最高效医疗体系排名中拔得头筹,新加坡位列全球第一。

新加坡已有13家医院和医疗机构获得国际联合委员会品质认证(JCI),占获得认证的亚洲医疗机构的三分之一。新加坡是全球拥有最安全血液供应服务的国家之一。

全球非政府组织“救助儿童会”(Save The Children)发布的2018《童年终结数据》报告中,新加坡被评为最适合孩童成长的国家。新加坡在全世界绿植覆蓋率极高,拥有纯天然无污染环境,被誉为“花园城市“。新加坡不仅拥有中英双语语言环境,更有闻名且优质的全球顶级教育资源。其中小学基础教育全球第一。

新加坡的医疗服务在世界上闻名遐迩、并以优质高效而享誉世界。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更多是重点解决“病”的问题,而医疗服务则更多关注人的问题。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以高效著称,被称为最有能力应对重大医疗危机的亚洲国家。

比如新加坡80%的住院服务都是由政府医院提供的,特别是对于公民来说,高额的补贴明显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经济负担。

新加坡最顶级的五大产业

新加坡医疗体系采取“四结合”:政府补贴、保健储蓄、健保双全、保健基金四者相结合,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形成了多元化和合理的筹资机制,新加坡非常注重政府与市场在医疗保障资源配置中的发挥的不同作用,政府是贫困人群的最后保障,并且让每个新加坡人都能得到良好的基本医疗服务。

新加坡国土面积仅710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全国共有医生8819名(不包括牙医1506名),平均每1万名居民拥有近18位医生(不含牙医)。新加坡的医疗服务水平在亚洲地区首屈一指,尤其是在通过国际医院认证联合委员会(JCI)认证的亚洲医院中,三分之一的医院都来自新加坡。新加坡由于拥有先进的医疗设施、技术高超的医护人员、价格合理的医疗收费,让新加坡的医院每年吸引超过40万名海外病人。

新加坡已迅速跻身为全球顶尖生物医药科学和保健服务业的中心。全世界很多著名的制药、医药技术和生物科技公司在此设立了生产和研究基地。比如约翰霍普金斯及美国威思克医院在新加坡开设了医药中心。

全球著名专家和生物医药领域科学家的到来,大幅增强了新加坡的医疗实力和运作效率。

新加坡最顶级的五大产业

新加坡政府尽力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全民医疗。新加坡医疗服务形式多样化,公私经营并存,满足不同层次的就医需求。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具有多层次、大范围,不但有强制性、半强制性的保健储蓄,也有完全自愿的救助基金,保证了医疗保障体系能够覆蓋绝大多数公民。

新加坡实施了政府和个人共同负担的保健筹资机制,让新加坡政府用约4%的较低的政府投入,就建立起了一个让全民较满意的高效医疗服务体系。新加坡政府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全力做到政府不缺位,市场不越位。

根据统计,在新加坡全国医疗保健支出中,新加坡政府补助占比为25%、个人占比50%、员工福利占比25%。

从新加坡针对住院医疗津贴政策来看,实施:

新加坡最顶级的五大产业

1)A级病房(空调单人间)零补助,B1级病房(空调4人间)补助20%、B2病房(无空调6人间)补助65%,C级病房(无空调8人间)补助80%。

2)综合门诊服务,成人补助50%、儿童和“乐龄人士(新加坡对年长者的一种尊称)”补助75%,从而让患者各取所需,完全实现了全民可及性医疗。

新加坡始终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水平,认为市场机制不能将医疗费用控制于低位,因此,新加坡在控制医疗服务的供应及价格方面,始终表现出合理、公平、可及的一面。

综上所述, 新加坡医疗之所以能够排名世界第一,综合如下:

1、实施医疗储蓄制度,每人每月都会有一笔固定的工资收入存入到固定的医疗储蓄账户,用来解决看病贵、看不起病的现实问题。医疗储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们对金钱的挥霍,解决了生病没钱看病的焦虑。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