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礼有“冠礼”与“及笄礼”。《礼记》中的“男子二十,冠而字。”便是男儿20岁时,家人择吉日为他举行“冠礼”。
为父者请来尊辈替儿子戴上成人的帽子,叫做“加冠”。同时给儿子取个“字”,有名有字甚至有号后,表示孩子长大成人。冠礼通常在宗庙举行。至于女孩达15岁时要束发,谓“及笄”。
改良版现代成年礼
“出花园”于清代既已有之。在潮汕地区,人们认为孩子在15虚岁以前,生活在“花公花嫲”保护的花园,因此到了15虚岁,要在七月初七举行出花园仪式,表示走出院墙,进入成人世界。
家人会将三牲果品凑成四件或八件放在竹箕中,由出花园的孩子向花公花嫲的神炉跪拜,并穿红皮木屐跳过竹箕。家里会准备12道菜的丰盛午餐,表示一年到头都幸福。餐桌上有青蒜、葱、芹菜等,寓意与人合作愉快、精打细算、聪明勤奋。男孩咬公鸡头、女孩咬母鸡头。
对现代人来说,21岁的生日庆祝会,也许就是现代版的成年礼。不过,随着新加坡揭阳会馆近年复办集体“出花园”活动,成年礼逐渐在本地兴起。这项活动淡化了以“花公花嫲”为崇奉对象的民间信仰与神话传说,转而以突出潮汕地域特色的现代成年礼方向积极推广。
集体“出花园”活动主要包括礼俗仪式和花园餐宴两部分,即采用“摘红花叶、洗花水、观教育片、著红新衣、穿红皮木屐、拜花公妈、敬茶鲜花”,后行“咬鸡头礼、享花园宴、献感恩卡、颁发证书”的仪规流程。
揭阳会馆在出花园仪式中加入给父母敬茶的环节。
总体而言,部分民俗礼仪在保留美好寓意的同时有所演变并简化,比如从宗教寺庙转而在会馆及俱乐部举办,改“守日禁”为集体参礼,改沐浴更衣为花水洗脸与换新恤衫,所需用品由会馆统一代办。
有关“出花园”的历史由来、神灵崇祀与各种传说,仪式上没有过多描绘,而是深度刻画与状元林大钦相关的元素,将“咬鸡头礼”、“穿红皮木屐”对青少年“独占鳌头、学业进步”的美好寓意贯穿全程。
揭阳会馆的出花园活动也增添不少新颖形式,如观看宣扬家庭价值观的电视短片、举行美味佳肴的花园餐宴、向父母下跪奉清茶、鲜花及感恩卡、颁发证书给礼成的青少年等。这无疑在为传统活动增强仪式感及引入现代元素的同时,起到对年轻一代灌输孝敬感恩、成年担当与社会责任的教化功能。
“出花园”成年礼虽为潮州族群特有,却不限制参与者的方言籍贯、种族、宗教信仰甚至年龄。自2015年首届活动以来,也吸引了印度族裔、福建族群、不同宗教者,以及来自中国、马来西亚的新移民和外国家庭参与,拓宽了“出花园”的参与者范围和社会意义。
出花园传统六步骤
1 择吉时
通常是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是“乞巧节”,其寓意在于“巧”字。另一原因是,民间认为这一天是“公婆神”的诞辰。
2 洗花水
讲究的人家要采12对花草泡在温水里,用于出花园当天给孩子沐浴,寓意用芬芳洗去孩子气。澄海、潮安一带用六对花草:榕树枝、龙眼枝、石榴花、桃枝、状元枝、仙草各一对。
3 著新装
在花水中沐浴后,要系上目前手缝的新肚兜,穿上外婆送的新衣和一双红皮屐。穿木屐和咬鸡头,都与潮州状元林大钦的故事有关。
4 拜公婆神
祭拜“公婆神”是出花园仪式的核心环节。祭拜的供品包含了长辈对孩子健康成长及成才的希冀。如:肉丸、猪肝、豆干,取其谐音“官”;韭菜寓意长寿;炒大葱,与“聪”同音;清蒸尖头鱼,表示小孩有心计、有技术;猪肉炒大葱,寓意生活富足等。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