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興投資20億新幣在新加坡建廠!全島已集結5家疫苗大廠,將影響全球疫苗格局

2022-06-15

6月15日,截稿較早,疫情數據今晚更新。

本期報道主要內容:

一、科興擬在新加坡設立科研設施和國際商業總部

二、新加坡五月份BA.4和BA.5病例占3%, BA.2占97%

三、半個月來,冠病確診增長率首次破1.0

四、昨通報3起新增死亡,本波病死率為0.053%

五、ICU重症病患降至2人,ICU病房占用率為0.6%

科興在新加坡設立實驗室

研發冠病和手足口症等多種疫苗

繼法國製藥公司賽諾菲Sanofi、德國疫苗廠商BioNTech、美國莫德納之後,中國的科興集團現計劃投資20多億新元(合折100億人民幣),在新加坡設立科研設施和國際商業總部。

(圖源:科興)

科興集團總經理楊光在接受《聯合早報》的採訪時表示,此次科興投資,主要是用於在新加坡開設新的實驗室,並和當地其他實驗室合作,專門研究新型病原體並研究解決方案等多個項目。

(圖源:科興)

談及為什麼選擇新加坡,楊光表示:「新加坡有特別豐富的人才渠道,實驗室的水平也相當高,可以做許多上游的研究。雖然新加坡市場和需求不大,但更重要的是要立足於新加坡,利用這裡的科技和人才研究新發傳染病。我們的新產品研究中心也可以放在新加坡,再把成果輸送到各國,造福全世界。」

楊光預計,最快只需要幾個月,科興在本地的研究設施就可以展開工作。如果未來冠病疫情繼續,實驗室也將研發冠病藥物。另外科興目前也生產能預防導致嚴重手足口症的腸道病毒71型(EV71)疫苗,幫助新加坡幼兒抗擊手足口病。

早在去年5月,德國藥企BioNTech公司宣布在新加坡設立該公司的首個亞洲太平洋區域總部,並建立一座mRNA疫苗生產工廠,使用自動化生產。工廠最早可在2023年投入營運,為本區域和世界生產一系列的mRNA疫苗,尤其可以就近就快滿足東南亞的需要。

去年11月,中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與新加坡英諾醫藥集團(Innova Medical Group)通過視訊在新加坡、中國和美國三地舉行了簽約儀式。此次的合資公司,將在新加坡本地設廠,用於建設冠病疫苗的無菌灌封(fill and finish)設施,預估疫苗生產目標在每年3億劑,並分銷至全球30個以上國家。屆時,此工廠將成為國藥疫苗在東南亞的首個冠病疫苗無菌灌封設施。

今年4月20日,法國製造商賽諾菲投資6億3800萬新幣,在新加坡疫苗製造廠正式開工建造。疫苗工廠預計將於2025年建成投產,屆時可為新加坡提供約200個就業崗位。建成後,這將是亞洲第一個採用數碼科技的疫苗廠,最多可以同時生產出4種疫苗。

其實,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後,新加坡2021年以來吸引了不少外來投資,包括台積電半導體廠、美國Global Foundaries半導體廠、UMC聯華電子、蔚來汽車、英國戴森,還有李嘉誠的家族辦公室等等。

奧密克戎BA.4、BA.5

尚未在新加坡形成新一波

新加坡衛生部通報,今年四月份,在新加坡未發現奧密克戎分支BA.4、BA.5。

到了五月份,BA.4和BA.5進入新加坡。BA.4病例占新加坡病例1%,BA.5占2%。主流是BA.2以及它的分支如BA.2.12.1,占97%。

BA.4和BA.5比BA.1、BA.2傳播力還強。

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曾判斷,BA.4、BA.5可能於七八月在新加坡引發新一波疫情。

半個月多以來

新加坡確診增長率首次破1.0

新加坡衛生部通報,截至6月14日中午1200時,新增確診病例5130起,含本土4692起、境外輸入438起,累計134萬8775起。

在連續16天維持在1.0以下之後,本土病例七天移動增長率昨天突破1.0,自前一天的0.97升至1.01,意味著前一階段七天出現100起,本階段七天則出現101起。

《新加坡眼》曾多次提出,增長率降至1.0以下,穩定下來之後,應該會回升趨向1.0;再之後,會在1.0上下小範圍波動,直至達到群體免疫。

病毒無法根除,疫情起起伏伏十分正常。開放之後出現病例增多,完全是意料中事。關鍵是重症率和死亡率維持在低水平,民眾並不驚慌,心態平和,維持正常的生產、生活、學習秩序。

昨天通報3起新增死亡病例

奧密克戎波病死率為0.053%

衛生部昨晚通報3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計1402起,總體病死率維持在0.104%,與前一天同。

昨天通報的新增死亡病例皆為七旬或以上年長者,分別病逝於6月13日、14日。近期死亡人數和年齡分布如下:

按病毒株的種類劃分,新加坡經歷了原始病毒波,去年進入德爾塔波,現在是奧密克戎波。本波疫情病死率維持在0.053%,與前一天同。

新加坡流感病死率是0.1%左右。

上述奧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劃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爾塔株,但死亡時間出現在奧密克戎波期間,所以我們仍劃入奧密克戎波統計。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絕大多數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強,病逝2人;德爾塔波和奧密克戎波則主要感染社區,病逝者大多是年長者,年邁體弱。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ICU重症病患降至2人

新加坡昨天ICU重症病房有2人,比前一天少1人;ICU病房占用率為069%。

昨天ICU的2人皆為七旬或以上年長者。

99.7%病患為輕症/無症狀

過去28天,新加坡累計出現9萬6954起確診病例,其中99.7% (9萬6693起) 為無症狀/輕症,0.2% (208起) 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輸氧,0.03% (32起) 曾是/仍是ICU重症,0.02% (21起) 死亡。

新加坡人口92%已全程接種疫苗,已接種加強針人口比例為77%。五旬以上人口以及高風險人員開放免費接種mRNA第二劑加強針。

加強針只對12歲以上人員開放,對5歲至11歲暫不開放;另,冠病康復者在九個月內無須打加強針。因此,加強針的人口覆蓋率與基本針覆蓋率肯定存在差距。

陽性率23.64%

實際比例肯定更高

昨天的新增確診病例當中,PCR核酸檢測陽性414人 (8%) ,ART抗原檢測陽性4716 (92%) 。

新加坡不做全員核酸檢測,而是讓民眾自行做抗原ART自測。抗原檢測雖然靈敏度不如核酸,但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避開集體檢測的風險,在已經爆發疫情的城市特別合適使用。

除了新加坡,還有很多國家也是採用這種模式。有些國家既不做全員PCR核酸檢測,也不做ART抗原自測,如俄羅斯、朝鮮。中國的香港特區本來也認定ART陽性為確診,但後來認為「假陽性」比例高,造成確診數據虛高現象,因此不再以ART陽性為確診,而必須經過PCR核實才算確診。

《新加坡眼》根據衛生部數據計算,新加坡陽性率為23.64%。

衛生部多次指出,考慮到不少ART抗原自測陽性沒有上報,感染人數實際上肯定更多,總體陽性率肯定更高。有專家判斷,總體陽性率可能已經達到60%至80%。

陽性率越高,越接近群體免疫,病毒仍會傳播,但速度放緩、重症和死亡下降。當局制定政策考慮的不是感染人數,而是重症和死亡,並在醫療資源無擠兌風險的前提下,儘快儘可能大範圍的開放。

普通輸氧病患增至28人

普通住院病患降至220人

普通輸氧病患有28人,比前一天少1人。

普通輸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隔離病房的普通型病患220人,比前一天少13人。

德爾塔感染病人0.8%需要輸氧,奧密克戎感染病人需要輸氧的比例少於0.3%。

境外輸入438起

昨天,新加坡境外輸入病例新增438起,累計3萬8212起。

— END —

編輯:ABC,HYK


相关文章

  • 30億新元洗錢案大佬,與新加坡三位部長聚餐合影流出
  • 關稅戰在降溫,但匯率還在5.6!只是新加坡的出口有點遭不住了
  • 新加坡「神仙公司」最新榜單
  • 嬰兒車輪卡階梯 港灣中心電動扶梯突爆裂
  • 大選投票日風波!多起選票偷拍上網事件引眾怒,選民規則底線遭挑戰
  • 數據顯示:育有年幼子女家庭每月平均開銷多達8500元
  • 尚達曼總統呼籲 發展疫苗和治療方案全球生產生態系統
  • 國大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慶十周年 計劃擴充館內空間
  • 裕廊東垃圾回收車起火 一人受輕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