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冠病疫苗的中国科兴集团计划来新加坡开设科研设施和国际商业总部,重点研究冠病药物和手足口症疫苗,集团对科研项目的投入金额达20多亿新元。
科兴控股香港总经理兼首席商业官杨光近期到新加坡与本地机构商讨合作事宜,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介绍了发展计划。
科兴控股香港总经理兼首席商业官杨光(邬福梁摄)
科兴计划投入100亿人民币(约20.6亿新元),这包括在新加坡开设新的实验室,或与本地其他实验室合作,专门研究新型病原体并开发解决方案。具体多少是投资在新加坡,目前还不清楚。
她说:“新加坡有特别丰富的人才渠道,实验室的水平也相当高,可以做许多上游的研究。新加坡市场和需求不大,但许多公司来设厂也不只供应新加坡,更重要的是要立足于新加坡,利用这里的科技和人才研究新发传染病。新产品研究中心也可以放在新加坡,再把成果输送到各国,造福全世界。”
杨光预计,科兴在新加坡的研究设施最快能在几个月内展开工作。要是冠病疫情继续,实验室将研发冠病药物。另外科兴目前也生产能预防导致严重手足口症的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
她解释,科研设施是互惠互利的,科兴可吸引科研人才,公司也会致力于解决本区域的健康问题。她预测,新实验室将聘请一两百名国内外科学家。科兴也希望吸引新加坡人才加入,并积极同本地大专学府合作培养人才。
杨光:专注亚洲疾病是科兴优势
不少国际制药公司包括辉瑞、BioNTech和赛诺菲(Sanofi)都计划在新加坡设厂,杨光认为,大家的研发速度、技术和关注点都不同,在同一个领域的良性竞争下可以促进许多科学的发展,科兴的优势在于专注于欧美药厂可能忽略的亚洲疾病。
科兴也正评估在新加坡设厂是否可行,从而推动新型产品的落实。科兴正研究本地法规,也在同新加坡机构洽谈,详情有待公布。
科兴接下来也将投入200亿人民币(约41.2亿新元),在10个国家推动产业化发展,建设生产设施,希望在疫情后继续为全球卫生作出贡献。
公司的策略也从原本针对中国面对的病毒生产疫苗后输出,转移至把研发和生产能力放在不同区域、解决当地问题。
科兴2020年已在新加坡注册成立公司,但受疫情影响尚未设立办公室。杨光作为新加坡分公司董事之一,这次来新也是为办公室选址。她透露,已在中央商业区物色到心仪地点,希望明年初能正式启用,成为科兴集团在中国以外的国际商业总部。
杨光说:“我们希望在新加坡招募更好的人才,专门处理监管方面的工作,同时我们会在新加坡组织国际商业的团队。我们现在分了几个区域派驻不同团队,希望在新加坡成立核心团队协调他们整体的策略,在新加坡谋篇布局,管理科兴在亚洲、拉丁美洲和中东等海外市场的业务。”
国际商业总部团队规模预计10到20人,杨光说之所以相中新加坡是因为新加坡拥有多元人才储备、社会稳定,也具备国际化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国际业务。
新加坡民众接种科兴冠病疫苗。(档案照) 反驳接种后得病 科兴:逻辑说不通
网传有中国民众接种国产疫苗后罹患白血病和糖尿病,科兴控股香港总经理兼首席商业官杨光说,中国和许多地区已有大量人口接种了科兴疫苗,若得病后直接归因于疫苗,这样的逻辑未必说得通。
自2020年以来,科兴冠病疫苗的全球供应量超过28亿剂,并已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紧急使用批准或有条件市场授权。
杨光说,在多个国家进行的研究都曾根据已接种人群中某类疾病的发病率,分析对比未接种前的发病率,迄今的研究全然没有揭示这类的安全隐患。
即便如此,她强调,团队仍在持续监测这方面的评估结果。“我们必须依据科学和数据来解释这件事,然后不断地去更新情况有没有变化。如果真有的话,我觉得疫苗的改良肯定也是必须做的,但目前我们没有看到任何这方面的信号。”
张毅颖:目前没证据显示 灭活疫苗与白血病等有关
中国官方稍早前也回应称判定接种疫苗后出现的一些病症与疫苗的关系,既要规范流程,也要讲究事实依据。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毅颖教授受访时说,目前没有科学证据显示中国国产灭活疫苗,与白血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有关联。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