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塑料游乐场”,看新加坡的公园如何诠释“高大上”

2022-06-16     缘分     33039

告别“塑料游乐场”,看新加坡的公园如何诠释“高大上”

“巨型海红豆”|图源:小设汇(ID:xshehui_1)、平成文旅现场拍摄(图二、图三)

体验评价:

COMO公园三项设施都十足吸睛,可惜腹地实在太小,家长能坐的位置有限,不然就是欠缺遮蔽,十分可惜。通过公园的规划图,可看到二期已规划了餐厅,就在沿着阶梯上去约两分钟的路程,旁边则有洗手间与简易的淋浴间,对家庭客来说是加分项。

告别“塑料游乐场”,看新加坡的公园如何诠释“高大上”

新加坡·裕廊湖花园

(Jurong Lake Gardens)

裕廊湖花园是新加坡第3座国家花园,也是新加坡第一个位于市区的国家公园。占地90公顷,2019年4月起正式开放,开园短短一周接待100万人次。我们以下要特别介绍的是其中的野趣乐园(Forest Ramble)及潮水湾(Clusia Cove),是专门针对儿童设计的自然主题游乐场(免费开放!免费开放!免费开放!很重要所以说三次)。

告别“塑料游乐场”,看新加坡的公园如何诠释“高大上”

裕廊湖花园平面图|图源:平成文旅现场拍摄(左图)、Ramboll Studio Dreiseitl

裕廊地区最早是一片布满红树林的淡水沼泽地,之后通过填湖造地,开发成为工业园区,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因人口大量增加,又转型成住宅区,地铁,高速公路,学校,医院和商场配套完整。而裕廊湖花园的加入,希望通过友好自然设计(Biophilic Design),连结过去的湿地风光,同时又符合现代都会家园的假日休憩需求。

到野趣乐园(Forest Ramble),2.3公顷的超大空间,让人瞬间摆脱都市牢笼的压抑,这里细分成13个游戏主题,猴子、水獭、蝴蝶、青蛙、蛇、苍鹭、松鼠、螃蟹、蚂蚁、吊床、吊桥、声音游戏、与轮椅友善的旋转盘,也呼应湿地生态的特色。

告别“塑料游乐场”,看新加坡的公园如何诠释“高大上”

告别“塑料游乐场”,看新加坡的公园如何诠释“高大上”

告别“塑料游乐场”,看新加坡的公园如何诠释“高大上”

告别“塑料游乐场”,看新加坡的公园如何诠释“高大上”

告别“塑料游乐场”,看新加坡的公园如何诠释“高大上”

野趣乐园(Forest Ramble)设施旁的解说牌,让人一目了然设计概念、物种知识

|图源:平成文旅现场拍摄、https://twobunny.tw/(图六)、National Parks Board(图七、图八)

野趣乐园内有超过一半的区域是无障碍区,让坐轮椅的小孩子也能享有一样的游玩权利。可惜疫情之下,不少设施(无论是否为无障碍区),都因防疫缘故暂时封闭。

告别“塑料游乐场”,看新加坡的公园如何诠释“高大上”

告别“塑料游乐场”,看新加坡的公园如何诠释“高大上”

野趣乐园内,专门设计给轮椅使用的秋千与转盘游乐器材

|图源:平成文旅现场拍摄

告别“塑料游乐场”,看新加坡的公园如何诠释“高大上”

告别“塑料游乐场”,看新加坡的公园如何诠释“高大上”

告别“塑料游乐场”,看新加坡的公园如何诠释“高大上”

野趣乐园|图源:平成文旅现场拍摄

既然要重现湿地风光,怎么能不玩水?面积达3公顷的潮水湾因此诞生。潮水湾通过水生植物和吸附层的净化,再经过地下的紫外线消毒管,达到水资源重复利用的循环。游戏水池共有两区,一区是Sand Play,水深约10-15公分,在里头行走就像走在沙滩海边;另一区则是Tidal Play,硬铺面为主,定时放水形成如潮汐般的水流情境。

告别“塑料游乐场”,看新加坡的公园如何诠释“高大上”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