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找工?不!最新数据:新加坡有近13万职位空缺!工找人比例达2.42,创1998年新高

2022-06-19     缘分     28532

人找工?不!最新数据:新加坡有近13万职位空缺!工找人比例达2.42,创1998年新高

边境全面重新开放、外籍雇员逐渐回流,新加坡2022年第一季的总就业人数增加4万2000人。虽然就业情况持续改善,但人力依然紧缩,仅在2022年3月,就有12万8100个职缺待填补,创下新高。

人找工?不!最新数据:新加坡有近13万职位空缺!工找人比例达2.42,创1998年新高

人力部17日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劳动市场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有1320人被裁,相当于平均每1万人有六人被裁退。这是人力部搜集这方面数据以来,被裁人数最少的一个季。被裁新加坡居民,即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中,半年内重新就业者,从2021年第四季的67%上升至72%,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2年3月,新加坡劳动人口近344万人,总就业人数增加了4万2000人,当中3万6000人是非居民雇员,反映出雇主正填补更为依赖外籍雇员的职缺。不过,同冠病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12月相比,非居民就业率减少15%,居民就业率同比增加3.9%。

报告指出,大部分职缺出现在建筑和制造业,这类工作主要雇用客工。金融服务、资讯通信、公共管理和教育及专业服务的职缺,主要聘请的是新加坡的专业人士、经理、执行人员和技师(PMET)。然而,与去年第四季职缺增幅高达17%比较,2022年第一季9%的增长速度已放缓。

工作对求职者比例达2.42

创1998年以来新高

总失业率也稳健下滑至2.2%,回到疫前水平,其中居民和公民的失业率,分别是3.0%和3.1%。在职缺持续增加、失业人数又减少的双重影响下,工找人的比例达2.42,创下1998年以来的新高。换言之,每名求职者有超过2.4份职缺等着他填补。

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医生17日在面簿贴文,对2022年首季劳动市场持续改善表示欣慰。他说,随着政府2022年4月起大幅放宽边境限制,预计非居民雇员将逐渐流入,有助缓解未来几个月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不过人力部也提醒,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包括俄乌冲突胶着削弱了新加坡一些外向型行业的需求,可能会导致未来劳动力需求放缓。因此,企业应继续推进重组和转型,保持竞争力。

与此同时,政府也会继续支持企业提升新加坡劳动力,协助他们适应新的增长领域和满足劳动力需求。

陈诗龙强调,劳动力发展局和全国职工总会就业与培训中心(e2i)会持续协助求职者,寻找合适工作。

新跃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特斯拉博士受访时说,报告未反映最新劳动市场发展,如近期陆续有科技和金融科技公司裁员,他认为可谨慎看待下来就业情况,包括居民就业人数很难持续上升。

他指出,新加坡居民的劳动参与率已相当高,这次总就业人数增加主要是因为引进了更多外籍雇员,目前也没有证据显示我国能在建筑和服务业,显著减少对外籍雇员的依赖。

他说,尤其是低薪的服务业工作,更不可能由新加坡人取代非居民雇员。

冠病疫情影响公司要求

调查:雇主最重视员工

肯学习苦干与坚韧不拔

过去三年的冠病疫情和疫情兴起的混合办公,影响公司对员工的软技能要求。有调查显示,新加坡雇主最重视员工是否有成长思维,肯学习和苦干,并能坚韧不拔地完成目标。

全球就业门户网站Indeed17日发表新加坡雇主对20种软技能要求的调查报告,其中成长思维(growth mindset)高居榜首,排第二是自主性(autonomy)。

Indeed人才招募高级经理叶美芳说,越来越多雇主寻找具有“企业思维”员工,主要是因为在家办公越来越普遍,企业较难管制员工的行为,“这意味着经理要的是不必监督的员工。”

Indeed是从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新加坡的招聘广告中,获得公司对欲聘员工软技能要求的数据。冠病疫情前,列“创新”为招聘条件的广告有下跌趋势,2019年的这个词汇在招聘广告中出现的次数跌了8%,如今要求“创新”的雇主却多了,过去三年增加59%,增幅是20个技能要求中的第三大。

文告说,这项增长是因为环球环境变得动荡和不可预测,有更多公司需要有创意的员工去解决各种问题和应付挑战。

调查也解释了这些软技能的定义。成长思维是指对工作投入,通过苦干和持续学习,发展出自己的能力,为了获取目标而持续向前。

能自主完成任务的员工善于辨识哪些任务最重要,知道分轻重,并在期限内取得成果。

创新则是指懂得用新方法或发挥想像力,为工作或问题找新点子。调查也显示,公司寻求具批判思维的员工,也就是能评估不同资源后作出知情决策的能力,带有这类字眼的广告三年来增加57%,增幅为第四大。

至于会时间管理、会做决策、能解决问题、领导才能这些软技能,过去三年的广告数量增幅介于22%至28%。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