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生產力2021年反彈增1.8% 電子電器業最高

2022-06-21

馬來西亞生產力從2020年負增長5.3%或人均年產8萬9106令吉,反彈至2021年增長1.8%,或人均年產9萬0697令吉。

大馬國際貿易與工業部副部長林萬鋒指出,儘管大馬生產力還未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但2021年國家經濟從放緩中展現顯著復甦。

他說,9個生產力核心的次領域整體成長從2020年負5.1%,反彈至去年的平均3.3%水平。

「除了零售與餐飲、旅遊和專業服務外,所有次領域均取得正增長。

「由於全球對電子電器元件需求不斷增加,電子電器業取得最高年度生產力達12%。」

林萬鋒在出席馬來西亞生產力機構(MPC)大會暨2022年生產力報告與次領域生產力報告推介禮上致詞時指出,化學與化學產品,以及機械與次領域設備取得大幅度增長,分別10.3%及9%。

「這是我們提高國家生產力的驅動因素,就如第12大馬計劃訂下的目標,從2021年至2025年平均每年增長3.6%。

「2022年以提高生產力承諾作為開始,鼓勵更多潛在投資者、貿易商及企業在大馬開拓業務。因此,我們正走在經濟復甦的正確軌道上。」

大馬經濟今年料增長6.1% 林萬鋒提到,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今年大馬經濟將增長6.1%,這是基於電器產品和保健設備的預期銷售、促進馬來西亞出口及本地需求,以及受政府支持帶來的好處所鼓舞。

他說,這預測與財政部的預測是一致的,即今年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5.5至6.5%,這預測是基於全球貿易潛在改善、大宗商品價格平衡、經濟活動更活躍和消費者與商業情緒改善。

「過渡地方流行病階段及放寬防疫標準作業程序進一步增加正面情緒。此外,MPC對大馬今年將實現3.6%生產力增長目標是保持樂觀。」

他認為,要實現更高生產力增長,國家需要瞄準4個關鍵生產力驅動因素,即人才、技術、商業環境和補貼。

在人才發展計劃,他說,MPC已通過解決員工短缺、教育程度表現和員工薪酬等問題,解決勞動力面臨的挑戰。

「工廠學院(AiF)及電子共享繁榮組織(eSPO)認證課程是確保大馬勞動力為當前和未來經濟做好準備的持續措施。」

他說,AiF項目已在特定行業訓練及安置200名本地人才,而在eSPO方面,有3萬526個機構因通過生產力措施在機構員工之間採納財富共享和成功實踐而被認可。


相关文章

  • 特朗普再提高關稅威脅 美日貿易緊張升溫
  • 將毒品偽裝成垃圾躲取締 四男女新山面控或死刑
  • 騙子冒用新加坡國徽偽造文件 越堤族想借錢慘被騙8萬新元
  • 國際遊客人數大幅下降 美國旅遊業倍感壓力
  • 畢丹星在馬國談論新加坡政治可有「踩過線」? 網上掀開一波筆戰
  • 緬甸軍方遣返93名服役未成年人 反駁聯合國報告
  • 涉參與馬國販毒團伙 一名獅城男子被當地警方逮捕
  • 誤信AI虛構旅遊視頻 馬國老夫婦跨州找「纜車」
  • 峇厘島渡輪沉沒仍30人失蹤 印尼救援隊擴大搜救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