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作者 侯佩瑜
在推行“居者有其屋”的新加坡,想要拥有两套房子,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新加坡公民买第二套房子须支付的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为17%,买第三套及以上则须支付数额相等于25%房价的ABSD。
新加坡政府2021年12月17日推出最新一轮的房地产降温措施。(联合早报)
打个比方,如果你是新加坡公民,已经拥有一套组屋或公寓,现在想要再购买一间120万新元的私人公寓,除了必须支付3万2600新元的买家印花税外,还得再支付20万4000新元(17%)的额外买家印花税。
换句话说,这间私人公寓的总价是143万6600新元。这个价格目前只能买到位于后港的悦湖苑(The Florence Residences)的两房一厕单位,面积仅有667平方米。
(互联网)
于是乎,很多本地屋主为了日后买第二套房子时能省下高昂的额外ABSD,一开始就铺好路(走“漏洞”)。
例如,有些夫妇在购买第一套私人屋子时,就让一人持有99%所有权,另一人则仅持有1%。往后,这联名屋主会把关系“脱钩”(decoupling)。
也就是说,原本联名购买一间房子的两名屋主,一人把名下持有的屋子所有权转卖给另一人。若他名下没有其他私宅房产,之后购买另一套房子就不必支付额外买家印花税。
有钱的蚁粉或许会有问,为什么一开始要联名购买房子,而不是一人买一套呢?那不就不必支付ABSD了吗?
说白了,会想到“先联名购屋后脱钩”的屋主,就是钱不够用。 红蚂蚁目前能想到的情况有两种(欢迎蚁粉提供更多):
先买被誉为肯定能捞一笔的执行共管公寓(EC),但EC又必须联名购买,只好等到以后达五年最低居住年限(MOP)后,再把名下持有的屋子所有权转卖给另一人。到了那时,应该已经存够钱,一方可以去买第二套房子;
没有贷款能力各自买一间私人公寓,只能联名购买一间,日后有能力了,再把手上持有的屋子所有权转卖给另一人,再去买另外一间。
然而联名屋主脱钩的做法真能省下一笔吗?通过不平等的99比1的比例购买房产,又有什么风险?
(联合早报)
1、联名购房,只要有一方名下有房产,就得支付ABSD
据《海峡时报》报道,有购房者被不专业的房产经纪误导,以为只要让名下没有房产的子女持有99%的房子所有权,而名下有房产的自己只持有1%,就能几乎不用付ABSD。
他们误以为,最多只需根据自己持有的那1%的屋子所有权来支付ABSD。以价值100万新元的房产为例,购买价的1%也只是1700新元。
然而这完全是误区。这不是新加坡的国内税务局计算ABSD的方法。共同购房者,需要共同承担全部的ABSD金额。所有权的比例一直都不是ABSD的一个考虑因素。
也就是说,如果你名下已有一套房产,即使你只持有1%,要购买这套房子的ABSD总额,依旧是17万新元。
一名律师就说,最近他在几天内,就接触到约五名客户因被房产经纪误导可以通过“99比1的屋子所有权”方式付少一点ABSD。
其中一名已经拥有两间房产的妇女,就指示该名律师为她完成购买一套正在兴建中的公寓的文书工作。
后来该女士在律师的解释下,才恍然大悟自己得支付的ABSD是20万新元,所幸的是,该发展商出于好意,让她从这单交易中除名。
2、买第二套房子时,需要很多现金
位于基里玛路和惹兰茂列的新私宅项目Mori的建筑模型。(联合早报)
如果“卖方”已动用了公积金购买该房子,“卖方”在“卖掉”自己的权益后,还得填补等额的公积金外加利息,虽然“卖方”可以再用这笔钱买下一个房子,但需要先有足够的现金来填补。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