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下南洋、兴建华文学校,捐近千万支援家乡建设!揭秘“新加坡报王”的传奇人生

2022-06-22     于晏     56548

他说:“其实我所受的教育不多,正式入学堂也不过几年光景罢了。我的外公是晚清武举人,设师垫班授课,我就是在他的教导下,自小熟读《四书》、《五经》,至于其他的知识,都是靠自修和工作实践中得来的”。

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也成了他毕生的憾事!

19岁下南洋、兴建华文学校,捐近千万支援家乡建设!揭秘“新加坡报王”的传奇人生

1920年的中国农村

19岁下南洋、兴建华文学校,捐近千万支援家乡建设!揭秘“新加坡报王”的传奇人生

怀揣9.6元孤身下南洋

遇陈嘉庚、李光前的帮助

1927年,19岁的李成枫在母亲的支持下,怀揣家里仅有的9.6元积蓄,前往新加坡谋生。

他先后担任过鞋厂的卫生巡查员、酒店的售卖员、财务、代笔等身兼数职,还当过一家杂货铺的打工仔。

1930年,李成枫回到南安成婚,但由于国内混乱的环境,数月后携妻子再下南洋。

再次回到新加坡的李成枫,受到了族亲李光前,也就是陈嘉庚的女婿的帮助,在南益机构当书记,后又被派往吉隆坡分厂当经理。此后一辈子和南益结缘!

李成枫在独当一面的情况下快速成长,更是把南益机构发展的愈发壮大。在他27岁的时候,就成为马来西亚10多家橡胶公司的会长。

日后他还成为集团旗下南益油厂、联兴树胶、南益饼干董事主席。深得李光前的信任和倚重,光是在南益总行就当了60年的总经理。

而李光前和陈嘉庚的“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精神,也在李成枫的身上流下了深刻的印记。

19岁下南洋、兴建华文学校,捐近千万支援家乡建设!揭秘“新加坡报王”的传奇人生

陈嘉庚(左)与李光前(中)

19岁下南洋、兴建华文学校,捐近千万支援家乡建设!揭秘“新加坡报王”的传奇人生

心系家乡建设出资近千万

为人一诺千金、勤劳苦干

李成枫不仅大力支持教育行业,还心系家乡建设。

从上个世纪40年代起,他就参与国光中学的建设;50年代,出资给蓉溪村修建2座抽水机厂;70年代,捐资兴建南安首台蓉溪水轮泵站(64型)、粮米加工厂、发电厂;80年代,捐资建造东溪水坝和溪堤,引导孩子关注家乡建设和发展。

他还在1991年设立了南安芙蓉基金会,并担任该会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为建设家乡,先后捐资近千万。

19岁下南洋、兴建华文学校,捐近千万支援家乡建设!揭秘“新加坡报王”的传奇人生

李成枫的一生,就是要做到一诺千金,不背信弃义。

李成枫曾说:

“一个人拥有‘勤’是一种福气,要出人头地,就要埋头苦干。一般第一代创业靠勤俭和拼搏而白手起家,可说是名副其实的‘拓荒者’;到了第二代,由于第一代创下的基业已成气候,生活条件比较宽裕,他们比第一代更有机会接受更高深的教育,从而以更加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来壮大父业,可称得上是‘守成者’;而第三代则是‘咬著银汤匙出世’的养尊处优的新生代,不仅很难理解第一代先辈的勤俭美德,而且天生拥有、不思进取,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了‘败家者’。因此,我是告诫我的子孙们,一定要谨记‘富不过三代’祖训,一生以勤俭为立身之本。”

新人物· 精选

点击以下连结,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郭氏家族 |

李小冬 |

陈觉中 |

吴清亮 | !

周玉琴 |

李西廷 |

魏成辉 |

曾立强 |

翁俊民 | !

朱章元 |

许书标 |~

谢富年 |

周受资 |

彭云鹏 |

张瑞安 |

- The End -

#今日汇率

1 新元 = 4.8366 人民币

1 人民币 = 0.2067 新币

(*截稿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