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情義之家(HOME)今天(22日)發布一份研究報告,內容摘錄了22名向該組織尋求庇護的女傭,從2019年7月到9月期間面對情緒虐待的親身經歷,並且綜合過去三年來向1832名女傭所進行的調查結果。
報告從威脅恐嚇、對人身自由的管控和人格侮辱三大方面,探討女傭遭遇情緒虐待的問題。
女傭因國籍而遭雇攻擊 調查指出,每年平均有70%的外籍女傭面對僱主的言語虐待。她們在工作期間因犯下小錯誤而遭到僱主辱罵或恐嚇,比如恫言減薪、報警、恐嚇將她們列入人力部黑名單,甚至威脅遣送她們回國等等。即便女傭做好本分,她們往往也會因為僱主心情不好而淪為出氣筒,甚至被迫提供性服務。
報告也提到,一些僱主會以女傭的國籍「借題發揮」,侮辱女傭和她們的家人,有時還在大庭廣眾面前羞辱她們。
僱主在女傭房間安裝電眼 根據現有條例,外籍女傭必須和僱主同住。然而,僱主或家人往往會侵犯女傭的隱私,例如在她們的睡房內安裝閉路電視,抑或打擾她們的周休日。不僅如此,她們的行動自由也受到限制,除了不能隨意外出,還被限制使用廁所的時間,有時還被鎖在家中。
調查還揭露,每年平均有約40%的女傭指僱主限制她們使用手機,並且檢查她們的通訊記錄。有的女傭在本地工作期間,甚至被完全禁止接觸手機。
情義之家:女傭受虐情況或僅冰山一角 情義之家指出,基於缺乏完善的法律和監管機制,女傭無法和其他勞工一樣,在職場上得到應有的保護,導致僱主和女傭之間出現權力不對等的情況。這意味著,女傭往往無法拒絕不合理的工作條件和待遇,只能默默忍受僱主的無理對待,進而帶來沉重的心理和精神負擔。
報告引述一名輔導員透露,飽受情緒虐待的女傭,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對人生感到絕望,有的甚至萌起自殺念頭。
該組織認為,這些情況或許只是冰山一角,相信還有更多女傭面對情緒虐待。
列13項建議 維護女傭心理健康 為了加強保護女傭的權益和心理健康,情義之家提出13項建議,包括在僱主培訓課程(EOP)中加入人際關係的培訓項目、將女傭納入弱勢成人法令(Vulnerable Adults Act)的受保護群體、允許女傭自由轉換僱主、增加女傭的周休天數,以及讓女傭選擇是否住在僱主家。
此外,該組織也建議政府簽署國際勞工組織(ILO)的兩項公約,分別是《關於家庭工人體面勞動公約》和《關於勞動世界中的暴力和騷擾公約》,以彰顯當局盡一份力,極力為女傭提供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