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截稿較早,疫情數據今晚更新。
本期報道主要內容:
一、新加坡早就不檢測新冠了,為何天天還有新增病例?
二、境外輸入病例新峰值很可能不晚於下周二出現
三、新加坡ICU仍有1起兒童病例
四、昨通報3起新增死亡病例,總體病死率降至0.101%
五、普通輸氧降至28人,普通住院病患增至305人
新加坡早就不檢測新冠了
為何天天還有新增病例?
這幾天新加坡出現大量新增新冠病例,不少朋友問,新加坡不是早就不檢測了嗎?連旅客入境都免檢測、免隔離,新增病例哪來的?
其實,道理很簡單。
新加坡沒有檢測骨痛溢血熱/登革熱,為什麼還有新增病例?
新加坡沒有檢測肺癌胃癌直腸癌,為什麼還有新增病例?
新加坡沒有檢測近視眼,為什麼滿街戴眼鏡的?
新冠也是同樣的道理。當局不強制檢測,照樣能發現新病例。
在新加坡,新冠防疫早已常態化。小政府,大社會,每個人得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有一種東西叫ART抗原檢測棒。新加坡市面上的ART檢測棒有不少是從中國大陸進口的,超市、藥妝店到處都買得到,價廉物美,零售價一般在2.50新幣左右,比小販中心一盤燒鴨飯還便宜幾乎一半。
有許多人,從國外旅行回來,自測;準備參加大型活動如婚宴,自測;準備探望長輩,自測;出了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咽疼,自測;身邊有人確診了,自己哪怕無症狀,自測;等等等等。
這類自測出了陽性結果,都不上報。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不上報,每天的幾千起新增確診數據,又從何而來?
是這樣的。有些人自測陽性,但是無症狀,感覺不放心,前往診所再測。另有些人,出現症狀之後,懶得自測,直接上診所看醫生。在診所做出的ART陽性結果,就會上傳到衛生部。
所以,每天的新增病例數據就是這麼來的。
也所以,無論衛生部長或專家,或我們《新加坡眼》,一直在說,新加坡的實際陽性率肯定比「帳面上」的高,而且可能高不少。
當然,有些朋友還要問,這些不都是ART抗原檢測了嗎?那麼,每天新增病例當中8%至10%的PCR核酸檢測陽性,是怎麼回事?
沒錯。絕大部分人在ART陽性之後,就認定為確診。但是,那些屬於高風險的人員,例如有多種基礎病長期病史的、先天免疫力不足的、孕婦、年紀很大的長者、未有疫苗保護的幼兒等等,以及日常接觸這些高風險人群的從業人員,在ART陽性之後,會安排PCR核酸檢測。
為何要「多此一舉」?因為ART只能檢測出陰性陽性,無法檢測出體內的病毒量,只有PCR核酸檢測才能測出病毒量。對高風險人員,為保守起見,用PCR核酸來覆核他們ART的陽性結果,同時可以更準確地掌握他們感染之後的風險情況,如果PCR核酸檢測結果Ct值很低,意味著體內病毒量很高,那麼就必須特別謹慎對待。雖說新加坡從去年下半年已執行居家康復,但是,高風險人群仍須住院,哪怕是輕症。
新加坡累計確診病例破139萬起
新加坡衛生部通報,截至6月23日中午1200時,新增確診病例6606起,含本土5954起、境外輸入652起,累計139萬零558起,破139萬起。
境外輸入連續兩天創歷史次高
新峰值可能不晚於下周二出現
昨天,境外輸入病例新增652起,連續兩天創歷史次高,累計4萬2204起。
《新加坡眼》判斷,境外輸入病例會持續高企,下一個峰值很可能不晚於下周二(6月28日)出現。
本地確診病例以38%速度增長
本土病例七天移動增長率連續九天高於1.0,自前一天的1.30升至1.38,意味著前一階段七天出現100起,本階段七天則出現138起,漲幅30%。
《新加坡眼》曾多次提出,增長率應該會在1.0上下波動,直至達到群體免疫。
病毒無法根除,疫情起起伏伏十分正常。開放之後出現病例增多,完全是意料中事。關鍵是重症率和死亡率維持在低水平,民眾並不驚慌,心態平和,維持正常的生產、生活、學習秩序。
ICU重症病患回降至8人
仍有1起兒童重症病例
新加坡昨天ICU重症病房有8人,比前一天少4人;ICU病房占用率為2.3%。
按年齡分,七旬或以上年長者有7人(-3),六旬0人(-1),0-11歲兒童有1人(=);括號內數字為今昨日比較。
自6月22日以來,新加坡已有2天連續有兒童ICU重症病例。
昨天通報3起新增死亡病例
總體病死率降至0.101%
衛生部昨晚通報3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計1408起,總體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102%降至0.101%。
昨晚通報的3起皆為七旬或以上年長者,2人病逝於6月22日,1人患於20日。近期死亡人數和年齡分布如下:
按病毒株的種類劃分,新加坡經歷了原始病毒波,去年進入德爾塔波,現在是奧密克戎波。本波疫情病死率維持在0.052%,與前一天同。
新加坡流感病死率是0.1%左右。
上述奧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劃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爾塔株,但死亡時間出現在奧密克戎波期間,所以我們仍劃入奧密克戎波統計。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絕大多數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強,病逝2人;德爾塔波和奧密克戎波則主要感染社區,病逝者大多是年長者,年邁體弱。
99.7%為輕症/無症狀
過去28天,新加坡累計出現9萬7148起確診病例,其中99.7%(9萬6897起)為無症狀/輕症,0.2%(204起)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輸氧,0.03%(31起)曾是/仍是ICU重症,0.02%(16起)死亡。
在國家疫苗接種計劃下,新加坡人口92%已全程接種疫苗,已接種加強針人口比例為78%。五旬以上人口以及高風險人員已開放免費接種第二劑mRNA加強針。
加強針只對12歲以上人員開放,對5歲至11歲暫不開放;另,冠病康復者在九個月內無須打加強針。因此,加強針的人口覆蓋率與基本針覆蓋率肯定存在差距。
陽性率24.38%
實際比例肯定更高
昨天的新增確診病例當中,PCR核酸檢測陽性535人(8%),ART抗原檢測陽性6071人(92%)。
新加坡不做全員核酸檢測,而是讓民眾自行做抗原ART自測。抗原檢測雖然靈敏度不如核酸,但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避開集體檢測的風險,在已經爆發疫情的城市特別合適使用。
除了新加坡,還有很多國家也是採用這種模式。有些國家既不做全員PCR核酸檢測,也不做ART抗原自測,如俄羅斯、朝鮮。中國的香港特區本來也認定ART陽性為確診,但後來認為「假陽性」比例高,造成確診數據虛高現象,因此不再以ART陽性為確診,而必須經過PCR核實才算確診。
《新加坡眼》根據衛生部數據計算,新加坡陽性率為24.38%。
衛生部多次指出,考慮到不少ART抗原自測陽性沒有上報,感染人數實際上肯定更多,總體陽性率肯定更高。有專家判斷,總體陽性率可能已經達到60%至80%。
陽性率越高,越接近群體免疫,病毒仍會傳播,但速度放緩、重症和死亡下降。當局制定政策考慮的不是感染人數,而是重症和死亡,並在醫療資源無擠兌風險的前提下,儘快儘可能大範圍的開放。
普通輸氧病患降至28人
普通住院病患增至305人
普通輸氧病患有28人,比前一天少2人。
普通輸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需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隔離病房的普通型病患305人,比前一天增25人。
德爾塔感染病人0.8%需要輸氧,奧密克戎感染病人需要輸氧的比例少於0.3%。
— END —
編輯: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