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大部分国人都居住在政府组屋的新加坡,能与左邻右舍和睦共处是再理想不过的情况。
然而,邻居发出噪音、在共用的走廊上扔垃圾置放杂物造成阻碍,甚至刻意骚扰某些住户引发各种事故和纠纷的新闻,时有所闻。
数据显示,建屋发展局去年每月平均接到了3200个与噪音相关的投诉,高于2020年的月均2500起,也远高于2019年的月均约400起。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说,投诉案例增加或因更多人居家办公,及2020年6月起装修工程获准恢复的缘故。(海峡时报)当中,最普遍的投诉包括装修工程、拖拽家具或物品掉落等。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今年2月曾在国会上说,投诉案例增加或因更多人居家办公,及2020年6月起装修工程获准恢复的缘故。
一名读者今天投函《海峡时报》说,种种迹象显示,建屋局建议通过有礼沟通、聆听、在寻求调解前尝试妥协来解决邻居纠纷的方式,对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来说,根本无效。
(《海峡时报》截图)这名读者写道:
“那些受苦的往往是奉公守法的受害者,他们为了不要惹祸上身,最终只能搬走。这样的结果糟透了,也变相鼓励大家成为毫不讲理的邻居。”
他因此建议,当局是时候检讨杂项(公共秩序和滋扰)法令,看看如何能更有效地阻吓这类行为,
“不应让少数不合群、自私的人毁了大部分居民的生活。”
在上述法令下,对住户造成滋扰或不便的行为一旦罪成,可被判罚款高达1000元。
根据杂项(公共秩序和滋扰)法令,对住户造成滋扰或不便的行为一旦罪成,可被判罚款高达1000元。(联合早报)长期遭受邻居干扰,真的只能(搬)走为上计?恶邻居究竟有多恶劣,不只扰人清梦,还让人的健康亮起红灯?
红蚂蚁整理今年媒体报道过的几起事件,带蚁粉见识一下,天天活在充斥着噪音的环境里有多让人抓狂。
记者亲身经历:驱不走的夜半麻将声 《海峡时报》今天这篇读者来函其实是回应该报7月3日一篇题为“如何应对来自地狱的邻居”的文章,内容写的是该报记者的亲身经历。
她写道,10多年来每当夜深人静时,隔壁邻居就会开始打通宵麻将,还敞开大门和窗户,堆叠麻将的噪音此起彼落。
她从念书时期就开始忍受这个噪音,有时同一户人家还会把电视声量转大。这名记者的父亲曾尝试上门与邻居交谈沟通。
“我们和对方沟通无果,最终唯有报警。但邻居得知后,竟上门威胁还作状要殴打我父亲。”
这名记者全家直到2019年才真正摆脱噪音——搬出房子走人。
她在文中点出,双方沟通固然重要,但遇上毫不讲理的邻居简直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我常常觉得,如果邻居不愿配合我真的拿他们没辙。最让人沮丧的是,房子本该是让人获得身心和睦与安宁的地方,然而这份和平却经常被我邻居缺乏公德心的做法给生生撕破了。”
后港居民忍受邻居噪音11年 本地网络媒体Rice Media今年5月报道了后港一座组屋居民,11年来忍受一户人家发出的敲打噪音。
男子被投诉经常发出敲打声响。(互联网)居民指出,肇事者是一名正规军人也是合气道教练,与母亲同住。
这户人家发出的敲打声究竟有多响?不只整座组屋居民听得到,就连住在对面的居民也“深受其害”。
多年来,居民写信向有关当局投诉也报警处理过,尝试进行调解、甚至向议员告状,但都无济于事。
不少居民索性把该男子发出噪音的证据录下来,上载至社交平台。
@myneighbourfromhellsg He is fearless.
original sound - Snippetsofmylife
有居民还在深夜开直播,让网民犹如亲临现场,听听这名男子的“罪行”。该居民称,当晚议员才刚登门向肇事者了解情况,但对方依然我行我素。
@myneighbourfromhellsg Reply to @myneighbourfromhellsg Did a live at 2am+. He continued to bang after DD and team left. thanks @whatdoyouthinkleh original sound - Snippetsofmylife
另有居民申诉,除了发出噪音,她们全家还曾被这名男子与他的母亲辱骂,不但骚扰他们,经过他们家时还会被对方吐口水。
邻居孩童吵杂声“难顶” 女子失眠停工半年 女客服员忍受邻居噪音长达三年,影响她的睡眠及工作。(iStock示意图)一名居住在义顺的女客服员告诉《海峡时报》,过去三年来,每当过了晚山10点,住在楼上的邻居就会传出扰人的孩童吵杂声,一直持续至深夜,过后还会传来拖拽家具的声响。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