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熔断三条航线,隔离7+3也用不上!中国大使馆紧急提醒…

2022-07-06     于晏     15596

三航班同时被熔断

新加坡飞南京7月航班全面断航

昨日 (7月5日), 中国民航局发出熔断指令,通报多趟国际航线被熔断,其中6月底新加坡入境中国的几列航班 (MU568、TR138、TR180) 全部上榜。熔断信息如下:

6月23日入境

东航MU568航班(新加坡至南昌)

确诊新冠肺炎旅客5例

6月22日入境

新加坡酷航TR138航班(新加坡至天津)

确诊新冠肺炎旅客9例

6月23日入境

新加坡酷航TR180(新加坡至南京)

确诊新冠肺炎旅客5例

至此,新加坡飞南京7月航班全面断航!

一天熔断三条航线,隔离7+3也用不上!中国大使馆紧急提醒…

新加坡眼为大家实时整理了

“新加坡中国最新航班表”:

赴华仍是焦点

最新入境中国政策再提醒

【准备行前证明材料】

1. 疫苗接种凭证

*需要注意,需要在完成接种疫苗(不含加强针)的14天后才能赴华。

在新加坡接种的疫苗

使用Singpass账号登录 http://www.nortarise.gov.sg,选择疫苗证书认证(vaccination certificate),填写电子邮箱并完成验证即可收到。【在新加坡接种的冠病疫苗,接种证书怎么弄呢?附详细攻略】

在中国接种的疫苗

需在大使馆公众号或官网下载《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填写后上传。也可以上传带有可验证二维码的相关疫苗接种证明(包括在新加坡进行疫苗认证取得的证明)

无法提供可验证疫苗接种凭证

将疫苗接种凭证、《疫苗接种声明书》一并上传

2. 行程单:上传购买机票后收到的行程单即可。

【行前检测】

1. 行前两天:PCR检测

行前2天进行核酸(PCR)检测(带二维码报告)

PCR检测(带二维码报告),需在起飞前48小时内进行,其他时间点无效。

2. 行前24小时:PCR检测

需在起飞前24小时内进行,其他时间点无效。

注意事项:诊所检测当天,携带以下证件前往诊所:

1. 护照 2. 新加坡持有居留证件; 3. 航班信息(如:行程单邮件)

检测当天,请尽量提前抵达诊所。各个检测机构的工作时间不一,如遇周末,旅客可以提前电话咨询相关诊所是否正常提供检测。

婴幼儿血清检测要求与核酸检测要求一致,不满6周岁的婴幼儿可以免除检测,可随符合登机条件的监护人一起登机。入境时是否检测由入境地海关及防控部门决定。

【关于健康码】

一、时效

在拿到双阴检测报告后,便可以在微信小程序,“防疫健康码国际版”上申请健康码,检测日期填写登机前第2天双检测时间,健康码通过后有效期为双检测日期+2天。

二、收到报告核对信息

(姓名/证件号码/国籍/出生日期)

三、所需资料

1. 机票行程单!

2. 新加坡准证!

( 短期访客上传来新机票 )

3. 疫苗接种证明(带二维码的证明)

4. 行前两天的检测证明!

( 带可验证二维码)

5. 行前一天的检测证明!

( 带可验证二维码)

健康码申请有关的表格均可在使馆网站-领事服务-表格下载中获取

【确诊人员赴华流程】

(一)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须间隔24小时),须满足“交叉检测”要求并提供带可验证二维码的检测报告。

(二)如两次核酸均为阴性,从第2次核酸检测次日起14天内健康状况无异常的,最早可在第2次核酸检测后第15天进行行前检测申请健康码。

(三)有感染史人员应在健康码申请系统中如实申报,并将上述两次阴性检测证明随其他健康码申请材料一并上传。

举例:7月1日、7月3日各完成1次核酸检测,如7月4日-7月17日14天健康状况无异常,最早可在7月18日、7月19日进行行前第2天、行前24小时内核酸检测,如均无异常可申请健康码乘坐7月20日航班回国。

6月28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通知》。通知中其中一条变动为: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中国各地也纷纷加快落实,一时间,全国多地隔离期腰斩。

就在大家以为回国有望时,7月1日一则《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横空出现,规定入境中国不仅要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还需排查猴痘病毒。

新加坡第五波疫情到来,日增创新高

留下?回家?何去何从

虽然赴华困难重重,可是留在新加坡也让大家胆战心惊。随着新加坡第五波疫情的到来,日增确诊病例连续破万。

昨日(7月5日),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预测:昨天单日新增将达到12000起。果不其然,昨天晚上八点半左右,新加坡卫生部发布最新数据,单日新增12784例,死亡2例。

针对新加坡本地疫情出现反弹,赴华航班输入病例快速增加,部分航班被熔断,中国驻新大使馆于今日(7月6日)再次发文,梳理了行前和途中感染风险点: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