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至今已有59個國家出現6027起猴痘病例,「震央」位於歐洲,77%的病例都來自該地區。
一、在新加坡的我們該擔心嗎?
世衛組織表示,猴痘主要出現在男男性行為者身上。這些男性近期曾與一名或多名男性伴侶發生性關係。目前沒有信號顯示,病毒在這特定群體之外持續傳播,因此一般公眾染病的風險很低。
根據過去已知的「人傳人」猴痘病例,病毒主要通過與帶菌者密切和長時間的身體接觸傳播,如長時間的面對面近距離接觸或皮膚接觸,以及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
因而衛生部長王乙康說,
猴痘不像傳播速度更快範圍更廣的冠病病毒那樣,可通過空氣傳播,因此不太可能像冠病那樣引發大流行病。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全球衛生)及傳染病系主任許勵揚接受《海峽時報》採訪時也說,雖然猴痘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但它的傳播效率不如水痘、冠病甚至流感。
「所以,全球(猴痘)疫情暴發的同時,我們會有零星病例和感染群,但不會在新加坡出現無法控制的大流行。」
許勵揚說,與過往的病例相比,目前的病例病症也很輕微。在非洲以外,幾乎沒有死亡病例,出現嚴重症狀的報告也很少。
今年出現的三起猴痘死亡病例都在非洲。
猴痘是自限性疾病,患者一般在兩到四周內會自行康復。有些人可能會出現重症,小部分患者可能會病重甚至死亡。容易出現併發症的群體包括幼兒、孕婦和免疫功能較低者。
二、猴痘為何在男男性行為者中傳播較多?
世衛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猴痘是通過性行為傳播,但在性活動期間直接與皮膚病變部位接觸會傳播病毒。
因此,猴痘的風險不僅限於性活躍的人群或與男性發生性關係的男性。
猴痘皮疹有時會出現在生殖器官和口腔中,可能會增加性活動中傳播的風險。
三、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衛生部建議出遊者保持高水準的個人衛生,包括勤洗手、避免直接接觸受感染的人或動物,以及染病者用過的床上用品或毛巾等物品。
人們也應該避免接觸可能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以及避免食用它們。
如果你和猴痘確診者同住,而確實需要進行身體接觸,勸請感染者自我隔離,並儘可能遮蓋任何皮膚損傷(例如,用衣服遮蓋皮疹)。
在靠近他們時,雙方都應該戴上醫用口罩,特別是如果他們正在咳嗽或口腔里有損傷。
儘可能避免皮膚接觸,如果需要與皮損有任何直接接觸,請使用一次性手套。如果患者無法自理,請在處理任何衣物或床上用品時佩戴口罩。
四、有必要接種預防猴痘的疫苗嗎?
不過,因為猴痘與天花(Smallpox)同屬正痘病毒(Orthopoxvirus),是近親,通過接種天花疫苗來預防猴痘的有效率高達85%。
國大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醫生弗斯爾(Dale Fisher)教授說,接種疫苗可作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早期治療手段,防止其健康狀況進一步惡化。
我國衛生部不建議為全國人口接種天花疫苗來預防猴痘,這與目前國際上的建議和應對方案一致。
王乙康早前解釋說,猴痘主要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長時間親密接觸傳播,因此一般公眾染病的風險很低。接種天花疫苗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大於益處。
王乙康指出,照顧猴痘病患的醫護人員,以及處理猴痘檢測樣本的實驗室人員,屬於高風險群體。視個別情況而定,衛生部將探討讓他們在可能接觸病毒之前,接種天花疫苗作為保護。
與猴痘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人,當局可為他們接種天花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
天花自1977年已在本地絕跡,我國政府從1981年3月起,不再強制兒童接種天花疫苗。
之前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對天花和猴痘或許仍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亞太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早前引述美國一項縱向研究說明,曾在1988年前接種天花疫苗的人,97%至今體內仍有高水平的天花抗體。而近期全球通報的猴痘病例,絕大多數在50歲以下,他們都不曾接種過天花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