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中医都爱它! 机器人如何助新加坡医护人员一臂之力

2022-07-09     缘分     29376

西医中医都爱它! 机器人如何助新加坡医护人员一臂之力

西医中医都爱它! 机器人如何助新加坡医护人员一臂之力

数据显示,新加坡有94%的医疗业者正探索及试行数码健康解决方案。(海峡时报、联合早报)

作者 王震宇

国科技产品公司斑马技术(Zebra Technologies)去年发表一项名为“国际医疗远景”的报告指出,远程医疗(telehealth)前景持续增长,亚太地区绝大部分的医院正探索及试行数码健康解决方案。

其中,数据显示,新加坡有94%的医疗业者这么做,而中国及澳大利亚则分别有89%和84%的业者采纳相关科技。

医疗护理中纳入人工智能(AI)作为辅助功能,不只在人力资源匮乏、提倡减少接触的疫情时代凸显其重要性,更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在新加坡,机器人在医疗领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是什么样的AI科技,让本地中医也感兴趣,纷纷开始采用?

医护人员小帮手

西医中医都爱它! 机器人如何助新加坡医护人员一臂之力

除了穿梭医院送药,Pillbot也装有显示器,让药剂师进行远程治疗,或请护士寻找病患。(海峡时报)

陈笃生医院有个医生、护士和病患都觉得它逗趣可爱的小机器人,还替它取了个“Pillbot”(药丸机器人)的小名。

顾名思义,这款机器人主要是在不与病患直接接触的前提下,为他们送药。

它为陈笃生医院急诊部药房服务,只要医护人员通过手机应用“一键按下”,就能将它派往较高风险的病房送药,住户包括那些确诊冠病的病患。

一名资深药剂师告诉《海峡时报》,Pillbot去年10月起每天“开工”。在它来报到前,医护人员每天探访高风险病房前都必须先换上全副个人防护装备,一天至少10次“变装”,Pillbot派上用场后就能省时又节省使用防护装备。

此外,Pillbot会“穿梭”于应用预编的各个医疗部门与小站。它也装有显示器,让药剂师进行远程治疗,或请护士寻找病患。

陪病患运动和互动的社交机器人

身高1.2米的机器人立在两名年长女病患前方,随着播放出来的节奏带领病患进行“椅子上的广播体操”松松筋骨。

在运动环节接近尾声时,机器人胸前的荧幕还会播放《月亮代表我的心》和《梭罗河》等经典歌曲,让病患在轻松运动时,也能随着熟悉的音乐哼唱几句。

樟宜综合医院的这款多功能“社交机器人”Pepper,能为患有失智症、人体机能衰退等年长病患进行团体活动,每天可多次进行互动,每次可与三到八名病人交流,让护士可从旁观察病人情况,或更深入地了解个别病患的病情。

西医中医都爱它! 机器人如何助新加坡医护人员一臂之力

病人反馈说,与Pepper互动的环节很好玩,机器人的动作也容易跟上。(海峡时报)

病人都反馈说,与Pepper互动的环节很好玩,机器人的动作也容易跟上。还有部分家属向院方询问如何购买,好让家中长辈能有专属伙伴。

樟宜综合医院目前使用了约80个功能不同的机器人,有些是派遣在加护病房和冠病社区护理设施内服务,还能让病患与医生通过荧幕问诊、与亲友视讯对话。

此外,还有专门负责清理打扫的机器人、专门送药和运送医疗样本的机器人、还有一些能帮医生传递病例记录机器人,以及能帮忙移动重型物品,如病患伙食和病床的机器人。

院方下来还计划为Pepper编程,让它也能使用方言与患者沟通。

西医中医都爱它! 机器人如何助新加坡医护人员一臂之力

卫生部长王乙康观察病患穿上软骨装备机器人进行复原。(海峡时报)

除了助年长者恢复机能,机器人也是物理治疗领域的重要伙伴。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组织在2019年推出临床研究,探讨软骨装备机器人(exoskeletons)如何有效辅助病患复原。

针对317名病患的研究发现,穿上名为“Esko”的软骨装备机器人、病患的臀部和膝盖的肌力能获得支撑,让他们暂时恢复站立、行走和转身的能力,对行动和协调能力受影响的中风病患来说尤其有效。

研究显示,以一个20分钟步态训练疗程为例,穿上Esko的病患平均能累计超过500步。相比之下,传统复原疗程只能做到50至100步,效果相当显著。

AI结合游戏锻炼手臂活力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