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開辦「糞便銀行」,存自己的便便是為了幹嘛?

2022-07-11

糞便還能治病?聽起來不僅奇葩甚至還有一點噁心…

其實準確一點說,是糞便里的微生物可以 !

這個概念其實很簡單:如果患者的微生物組失衡,捐贈糞便中的有益微生物將在患者腸道中定植,並能消滅掉有害的病菌。

(PIXABAY)

這麼多年來,糞便中的微生物已經證明了它們在治療消化管疾病方面的價值。醫生們也一直在將健康捐贈者的糞便,轉移到生病的病人身上 (通常是通過結腸鏡檢查、灌腸或膠囊藥片的方式) 來幫助患者恢復腸道健康。

但是要篩選合適的捐贈者是一個漫長而昂貴的過程,儲存和運送糞便樣本成本也不低。何況要把別人的糞便移植到你的身體里,從心理上來說也很難接受。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用自己的糞便,使用自己的糞便比使用隨機供體更好、更安全。

所以「糞便銀行」應運而生,今年六月,在新加坡就開辦了這麼一家。

新加坡伊莉莎白山醫院 ( Mount Elizabeth Hospital ) 的胃腸病學家 David Ong與人共同創立了新加坡的精準腸道微生物體 (microbiome) 公司AMILI。

在過去三年中,它收集了 1,000 多個糞便樣本。但大多數自願捐贈者在填寫問卷並在實驗室進行糞便、血液和唾液測試後並不合格。

(PIXABAY)

今年 6 月,在眾多家庭的要求下, Ami li 宣布將為那些希望儲存自己的樣本以供未來治療自己的人建立一個單獨的銀行。

Ong 解釋說,個體可以在年輕健康的時候冷凍並保存「完美版本的腸道微生物組」,類似於儲存卵子或幹細胞,然後在健康狀況不佳時將其移植回去。他說:「這也消除了其中一部分令人反感的因素,因為這好歹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

如果患者只是使用自己的便便,在患者身體健康的時候採集,樣本中的細菌可能會很平衡,就不需要測試和確保供體糞便的質量。這就好比跟新生兒採集臍帶血,可以用於同胞移植,治療如地中海貧血等疾病,或者自體移植。

目前有 100 多項臨床試驗在研究糞便移植對抑鬱症、癲癇、新冠和癌症等病症的影響。隨著腸道微生物與我們的大腦和其他器官相互作用,它們治療的潛力甚至還會更大。

AMILI

Ong表示:「基因是與生俱來的,但腸道的微生物群是你可以操縱的東西。如果你能在疾病方面操縱它以獲得好的結果,那就太好了。」

AMILI計劃在Cordlife的設施中冷凍糞便樣本,將樣本儲存10 年的價格為5,500 新元,這個價格你會考慮將你的糞便存入「糞便銀行」,以備不時之需嗎?

(參考文章:https://www.wired.com/story/could-old-poop-cure-future-diseases/)

— END —

編輯:HQ、GJ


相关文章

  • 【方威捷性侵案】被揭和少女發生關係 以死相逼少女棄案
  • 同行眼紅下的暴力血案!乾糧店助手揮拳暴擊鄰店少東,致其顱骨骨折留永久傷痕
  • 貧窮限制想像!在新加坡看演唱會門票有多貴?LadyGaga3萬,霉霉5萬,火星哥近4萬
  • 新加坡租房全攻略!從房型選擇到避坑指南,這一篇全搞定!
  • 新加坡緊急 「踩剎車」:暫停從巴西禽流感疫區進口家禽產品
  • 防冒充官員騙案 公積金局來電一律顯示6227
  • 獅城夫妻馬國民宿身亡案 男死者涉性侵少女時妻子也在場
  • 新加坡度登精英素質排行首位,六年來五次在綜合排名中位居全球第一
  • 亞洲扮演半導體供應鏈關鍵 國際半導體協會獅城設第二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