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一辈的新加坡华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想法,其中就包括李光耀的姨夫,他曾对李光耀说过自己多么希望死后能归葬中国。
但李光耀认为这些是老一辈华人浪漫主义的想法,他说:“我对我的祖籍不抱任何浪漫的想法。”
李光耀在中国出了名后,他曾祖父的宅院变成了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他的族人们曾给他寄去过一盘光碟,也希望他能为祖宅做点贡献,李光耀表达了感谢,但也表示了拒绝。
他说:“因为我不是中国人,我是新加坡人,我是不会去那里参观的。”
李光耀的话说得很坦诚,这种坦诚或许是值得尊敬的。尤其是对比缅北那些号称自己是“中国远征军后代”,大打感情牌,然后实行诈骗的人。
而在了解到李光耀的文化背景(英国留学)和前新加坡“国父”的身份,我们很难说李光耀在这个问题上是绝对错误的。
李光耀并不否认,随着中国的发展,新加坡华人对中国的关注正在日益加大。但他也明确指出:
“回归祖国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已经变得不一样了。从种族上说,我们确实是华人。但我们能和中国人不分你我,完全相容吗?仅仅因为我们也说中文?”
李光耀与中国的关系
李光耀曾在中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获得过“中国改革友谊奖章”,他也是唯一一位获得该奖章的东南亚领导人。在他的获奖词中,中国给他的评价是:他曾“推动新加坡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这个评价主要指的是1992年李光耀在江苏主导建立了著名的苏州工业园区。
据王蒙回忆,我们的领导人一直很重视李光耀提出的一些建议,比如他认为应该用“和平发展”代替“和平崛起”的提法就被我们采纳了。
改革开放奖章
李光耀不太为国人所知的一点是,多年来他一直站在支持中国统一的立场上,并为此做出了很多贡献。比如,他曾在新加坡促成汪辜会谈,并奉劝李登辉不要低估中国人民和领导人实现统一的意愿;1985年,邓小平曾委托李光耀转达他对蒋经国的问候和让他们见面会谈的建议。
在李光耀晚年著作《李光耀观天下》中,李光耀明确写下了自己的几个观点:
1. 美国不会为了台湾与中国交战,“这对美国来说不值得,台湾即使现在不明白,以后也会明白的”。
2. “台湾与大陆的重新统一是时间问题,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阻挡的”,“台湾的国际命运在43年开罗会议上就被确定了。”
3. 台湾的民调数据“毫无意义”,台湾的未来不是根据这些想法来的。认为投票通过了就统一,不通过就不统一,这种想法不切实际。
当然,有评论家指出,李光耀之所以持有这种立场,并不是因为他对中国两岸三地有特殊的感情,而是因为他相信大国的分裂将会给其所在地区的稳定带来威胁,进而威胁到新加坡的经济和安全。但无论如何,李光耀的这种态度和立场我们是欢迎的。
到了晚年,李光耀在各国的演讲中都更加频繁地重申自己希望两岸尽快统一的想法。李光耀和蒋经国的私交不错,但与李登辉则互相指责。
在李光耀生前和身后,他的家人都谨遵李光耀的命令,没有向所谓的“独派人士”发出过一份讣文,包括2020年离世的李登辉。
前联邦德国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曾问李光耀:“新加坡之外,你认为谁是你这个年代里最伟大的领导者?”
李光耀回答:“邓小平。他是个魄力超凡的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他的《论中国》一书中,曾用“惺惺相惜”这个词来形容邓小平和李光耀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傅高义则记录过两人之间很有意思的一件小事:
李光耀在新加坡会见邓小平时,事先按照邓小平的习惯准备好了香烟和痰盂,并在会议室里安装了排烟通道。而邓小平也知道李光耀对烟味过敏,全程一支烟也没有抽。
李光耀逝世后,他的儿子李显龙在悼词中也提及了父亲和邓小平的深厚友谊。
李光耀国葬期间,官方对李光耀的评价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中新关系的奠基人”。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李光耀观天下》
《李光耀回忆录:经济腾飞路》
《李光耀:新加坡的硬道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狮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