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兩萬多家新加坡企業關門大吉 集中於餐飲零售與製造業

2022-07-14

今年上半年共有2萬4503個實體企業結束營業,與去年同比增加了3%。(新明日報)

作者 王震宇

2022年眼看已過了一半,雖然冠病疫情還未結束、但我國在數月前放寬防疫條例後進入「與病毒共存」模式,國內消費者和回訪的旅客都有增加,按理應該使本地企業生意有所好轉。

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2萬4503個實體企業結束營業,與去年同比增加了3%。

這些「熄燈」的企業都集中在三大領域,依序為:

飲食業

製造業

零售業

(資料來源: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理局/紅螞蟻製圖)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共有3萬1431個新註冊設立的企業,同比下滑6%。

專家:今年挑戰更艱巨

今年上半年新設立的企業中,零售業同比下滑了43%。(聯合早報)

以零售和飲食業為例,更多企業撐不下去,主要歸咎於成本增加,及尋找人力資源帶來的挑戰。

可能因為如此,今年上半年新設立的企業中,零售和飲食業企業同比也呈下滑趨勢,分別比去年少了43%及22%。

普華永道新加坡戰略顧問與周轉組共同主管合伙人維沙爾·塔普利亞爾告訴《海峽時報》,疫情暴發後,零售業產生了變化。更多消費者已轉向電子商務平台,導致零售業者持續面對數碼平台的競爭。

疫情暴發後,更多消費者已轉向電子商務平台。(路透社)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商業分析與運營管理系副教授吳培源則指出,製造業領域有更多企業「收山」,一個主要原因或許是因為中國嚴峻的防疫封城措施,加劇了全球運營環境的難度,企業也受到更高的物價及能源價格影響。

綜上所述,儘管我國政府會給予援助,讓企業緩衝防疫條例帶來的影響,但業者目前要對抗的不僅僅是疫情帶來的衝擊,也要「迎戰」其他多方面因素,包括供應鏈中斷、能源短缺、油價上漲、地緣政治不穩定等等。

維沙爾說: 「由於大部分的經濟援助措施已結束,企業就得直接承受這些局勢變化帶來的衝擊。因此,停止運營的企業比新設立的企業還要多,不算是意料之外。」

哪些領域依舊「生意興隆」?

各領域的發展各不相同,有表現不佳的領域,自然就會有「東山再起」的。

(資料來源: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管理局/紅螞蟻製圖)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更多新公司成立的三大領域,分別為:

財務與保險業

建築業

通訊業

之前受限於防疫措施,部分建築工程不得不停擺,現在都能獲准復工,因此建築業領域的數據也跟著上揚。

維沙爾補充說,今年料有更高數量的公共領域計劃將執行,這也為建築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需求。

今年料有更高數量的公共領域計劃將執行,為建築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需求。(聯合早報)

新加坡管理大學創新與創業研究院企業導師Alvin Poh則指出,財務與保險業以及通訊業在疫情期間依舊展現最多韌性與發展。

「這些領域也是最不受疫情造成的供應鏈問題所影響的。」

運營成本高 企業「關多開少」或將成新常態?

誠如專家所分析,疫情帶來的影響只是一部分,今年上半年俄烏戰事暴發以來,已引發了一系列可能導致企業運營挑戰的「致命」因素。

運營成本攀高的同時,商店租金也可能增加,又不巧遇上全球通脹,不僅降低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削弱了企業活力和經濟增長潛力。

長遠來看,這些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如果過不了這些坎,與其繼續淌血,及時結束營業「止血」可能是不二之選。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EP續簽越來越難了?薪資達標仍被拒,空殼公司被查,這些坑千萬別踩
  • 新加坡又發錢啦!130萬家庭都能領
  • 涉強制消費珠寶店結束營業 稱網傳貼文來自大馬同行抹黑
  • 小一報名時間定了!最新規則公布
  • 兩次入境被盤查 內政部:印尼學者網上言論引關注
  • 身著顯眼背心 垃圾蟲被令清理小印度一帶
  • 淡濱尼與東海岸集選區 公布分區與負責議員
  • 「乾爹」怒揭新加坡藝人李凱馨母女內幕:4年不聯繫,隻字未謝,忘恩負義!
  • 新加坡明年小一新生報名,7月1日起分階段進行!這些細節家長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