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蟻粉可曾聽過,中國直播界現已出現一個新奇的火紅現象:
「賣」工作。
這股新趨勢也稱為「直播招聘」或「直播帶崗」,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線上平台,及時發布一個個工作崗位,讓在觀看直播且有興趣的求職者點擊洽詢。
擁有6億名日均活躍用戶的抖音,日前與同屬位元組跳動旗下的西瓜視頻和今日頭條,與中國重點骨企業中智集團合作,推出一個求職特別活動。
抖音設立專屬頁面,邀網紅開直播分享如何為面試做準備、如何選擇對的工作領域等貼士,用戶也能瀏覽超過4萬6000家公司與集團,以及17萬9000個職缺。
但若要說直播賣工作最成功的平台,就不得不提中國短視頻應用「快手」。
2017年左右,最先出現通過直播方式進行招聘的模式。過去兩年,在疫情等因素的推動下,直播招工市場日益壯大。快手在今年1月底就推出了專攻藍領的招聘平台「快招工」。
快招工面市後,開始代表許多企業進行直播招聘,包括電動汽車製造商理想汽車、研發銷售電子和通訊產品的立訊集團等。
直播招聘的效果可謂立竿見影。在第一季度,快招工的每月活躍用戶規模已超過1億,今年春節期間還曾創下單日收穫15萬份履歷的驚人成績。
網紅來助攻:工作比商品更容易賣
開直播次數相當頻繁的劉超說,直播招聘的流程是,他會先介紹一份崗位的詳情,之後發出連結供求職者填寫資料申請。
他告訴《南華早報》:
「例如,當我為電子及汽車製造公司BYD進行推廣時,我會把公司的工作申請連結放在直播間,同時向觀眾講解如何報名。」
網上報道稱,劉超至今已幫助7000多名工人完成就業,每月能幫200至300人找到工作,其銷售實力絕對不容小覷。他在快手也有70.6萬名粉絲追蹤。
另一名中國網紅辛巴也有一定的號召力。據中國《證券時報》報道,他本月初開啟的一個招聘直播,兩小時內就收到17萬5000分履歷。
直播招聘效率高 抵制「假崗位」可能性
首先,直播招工最大的好處就是快捷。
一般的招聘方式是,求職者投履歷後必須經歷一段「等消息」的時期,才被通知是否受邀進行面試。
然而,有了直播平台,對直播間內發出的崗位感興趣者,就能立即點擊申請,快速又方便。企業也可以省下不少傳統招聘模式的開銷,如舉辦職業展等。
其二,企業也能在一兩小時的直播時段中,向數千萬觀看直播的粉絲推銷公司情況,省下在其他社交平台的行銷費用。
他們也能通過回答直播中即時發出的相關提問,加深企業和求職者之間的互動,進一步強化供與需的配對率(matching accuracy)。
劉超告訴《南華早報》,由於他投入直播招聘已有兩年多,他旗下已有一組30多人為他工作,不僅僅只是在直播間丟出工作申請連結介紹企業而已。
他和團隊除了幫忙牽線,事後也會在求職者提交申請後進行跟進,如幫助他們適應新崗位等等。
「這是一個很長的服務鏈,與電子商務直播有所不同。如果你賣的是商品,若消費者不滿意大可退款,但在招聘行列里,求職者有他們的長遠目的,希望(找到新工作後)能儘快穩定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既然招聘直播的觀看量不低,這也意味著試圖想釋出虛假崗位的中介也無法得逞。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講師指出:
「當你進行直播招聘時,任何人都能加入直播間。換言之,用戶能確保直播主提供的消息是千真萬確的。」
專家:或難以助企業填補核心職缺
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認為,直播招聘的手法有其限制。儘管它可輔助企業的營銷工作,但料難以填補企業的核心職缺。
「一些崗位的門檻或許會很高,而要一個直播間內的所有求職者都符合這些標準是不可能的事。」
另一方面,要說服傳統企業適應直播招工的模式也有其難度。
一名快手發言人告訴《南華早報》: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那些企業在過去數十年來,已建立了堅固的線下方案。要確保招聘生態轉成數碼化,則需要多方合作才能行得通。」
數據顯示,在中國最新一輪的畢業潮中,有1076萬名畢業生將踏入社會,他們面對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冠病疫情及出口放緩導致的社會經濟壓力,造成工作崗位也隨之減少,好工作更是難尋。
對這些「數碼遊牧民」的年輕群體來說,這種求職方式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成為他們找工作的另一便利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