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河南村鎮銀行日前爆發“取款難”事件,後來釀成維權存戶被毆打的流血事件。
這一起負面事件,熟知中國言論審查調調的中國網民,自然得想方設法規避言論審查,否則難免在言論打壓下,不了了之。
於是乎,中國網民一律改用諧音“荷蘭”來代指“河南”,試圖讓相關信息保持熱度。
“荷蘭銀行便衣打人。怎麼回事,一點熱度都沒,而且群里的視頻也看不了。這是花了時間精力屏蔽這件事的啊!”
“荷蘭銀行取款難,荷蘭警察還打人,還是咱社會主義溫暖人心。”
這對全球其他享受著言論自由的地方,慣於在網上暢所欲言的人們而言,難免是光怪陸離、殊難想像的奇事,但對中國網民來說,卻是日常。
不過,這種規避審查的方式恐怕也即將失效。
中國主要社交平台微博周二(13日)宣布,將對諧音字、變體字傳播不良信息的違規行為展開整治,並歡迎網民檢舉。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國網民想到了用諧音字、拆字、變體字或羅馬拼音來規避審查的方法。
例如,“自由”寫成“ZY”、“民主”成了“MZ”、“人權”拆成“人木又”,甚至連“死”都得用“S”代替。
其他例子還包括“政府”寫成“ZF”、“公務員”是“GWY”、“領導”要叫“LD”、“人民幣”是“軟妹幣”、“笑死了”說成“笑不活了”。
另一貽笑大方的例子,則是曾有字幕組為防止被禁言,在一部美國影集《漢尼拔》中,將字幕中的“殺”統統以“口”取代。
劇中因此出現了“你口蘭德爾的時候,有沒有幻想你口的人是我”這類讓人哭笑不得的字句,好端端一部驚悚片,卻出現了充滿情色意涵的對話。
畸形政策下演變出來的荒唐局面,可見於此。
有者留言:
“現在是文字獄,夢回大清。”
大部分網民則要當局好好反省,網民究竟為何會被迫使用諧音變體字。
“為什麼會有諧音字變體字,還不是因為正常打出來的那個詞會被屏蔽,現在倒要作賊喊抓賊整治諧音字。大禹治水都知道易疏不宜堵,只能說總有一天會決堤。”
“因為正確的字不讓用,大家迫不得已才會用諧音替代,歸根結底還是矯枉過正導致。笑死自己閹割自己的文化,反過來怪網友用諧音字變體字,你們不搞文字獄,大家不自然就正常用字了?永遠都是這樣,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就知道捂嘴。”
“能不能反省一下為啥網友用諧音字,還不是因為你們啥都夾。”
“你們有病,讓我們吃藥。”
一個醫生公眾號則申訴,某些詞彙被管控讓他連傳授科普知識都有困難(從截圖中可見每個性器官詞彙中都得空一格),未來如果連諧音字都不得使用,恐怕是雪上加霜:
“我也很想正常打字,比如陰莖、陰道、性交、精液、月經……這一系列與下三路相關的詞,能夠在發出後不被限制的話,科普就還有希望。如果既不能正常打字科普,也不能用諧音字科普,大家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也有網民抓住微博社區觀察員官方帳號“圍脖俠”的諧音梗痛打,質疑微博雙重標準。
“只許官方圍脖,不許網友諧音。”
有人調侃,未來乾脆都用英文發文。
一些網民則狂刷一排火星文,認為又是火星文派上用場的時候了:
“90後哋焱暒妏叒婹蓯偅炪茳煳孒(90後的火星文又要重出江湖了)。”
“姒後,洎們僦適樣窷兲叭(以後,咱們就這樣聊天吧)。”
有人還說,如果連火星文都無法規避審查,說不定中國網民未來能重新創造出新的交流方式,乃至新的文字。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在經典反烏托邦小說《1984》中,執政黨為政治目的而創造“新語”,扭曲破壞原本語言的意思。
如今,中國當局嚴苛的言論審查,則迫使老百姓不得不另闢蹊徑,也間接摧毀了漢語原本該有的樣子。
小說中“老大哥”無所不在,監控國民,鉗制思想言行的警世畫面,似乎在漸漸成為現實。
一位中國網民引述魯迅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改造自己,總比禁止別人來得難。”
此次整治諧音變體字,在在顯示,中國當局仍傾向後一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