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免疫屏障方面,卢宠茂说,不能单凭单一概念,因免疫会随时间下跌,若有变种病毒,接种疫苗以至上一波确诊的免疫力或不足够。
他解释,新加坡人口结构及密度与香港不同,无法一概而论,香港仍有30%(约12万名)八旬以上年长者未接种首剂疫苗,其染疫后死亡率高达16%。
卢宠茂说:香港冇可能躺平,要保护老人家同医疗系统。
冠病确诊累计破158万起
新加坡本波峰值未过
新加坡昨增9153起确诊病例,含本土病例8691起,境外输入病例462起,累计158万9099起,破158万起。
7月16日,本土病例七天移动增长率为1.03,与前一天同,意味着前一阶段七天出现100起,本阶段七天则出现103起。
《新加坡眼》推算,接下来几天大概率在0.95至1.05之间波动。
从目前的数据走势来看,新加坡本波疫情应该已经进入峰值的平顶阶段,未来一周应该仍会继续出现大几千起的日增病例,但来临的周二(7月19日)新增数据应该不会高于上周二。
我们曾多次提出,增长率会在1.0上下波动,直至达到群体免疫。所谓“群体免疫”,并非病毒不再传染,而是传染的速度放缓,重症率和死亡率维持在低水平,不会挤兑医疗资源,民众并不惊慌,心态平和,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学习秩序。
昨天通报3起年长者死亡
总体病死率降至0.091%
卫生部昨晚通报3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计1450起,总体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092%降至0.091%。
所有新增3起死亡病例皆为七旬或以上年长者,分别病逝于本月14日、15日、16日。近期死亡人数和年龄分布如下:
按病毒株的种类划分,新加坡经历了原始病毒波,去年进入德尔塔波,现在是奥密克戎波。本波疫情病死率维持在0.047%,与前一天同,为流感病死率的一半。
上述奥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划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尔塔株,但死亡时间出现在奥密克戎波期间,所以我们仍划入奥密克戎波统计。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绝大多数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强,病逝2人;德尔塔波和奥密克戎波则主要感染社区,病逝者大多是年长者,年迈体弱。
ICU重症降至17人
昨天ICU重症病房有17人,比前一天少3人;ICU病房占用率为4.9%。
按年龄分,七旬或以上年长者有12人(-1),六旬年长者有3人(=),40岁至59岁中年人有2人(-2);括号内数字为今昨日比较。
按病情分,ICU输氧观察有6人(-1),病危插管有11人(-2)。
在ICU输氧观察的6人当中,3人未接种/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3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其中2人已接种加强针。
在病危插管的11人当中,1人未接种/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10人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并且皆已接种加强针。
完成疫苗全程接种人口增至93%
过去28天,新加坡累计出现21万1031起确诊病例,其中99.7%为无症状/轻症,0.2%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输氧,0.03%曾是/仍是ICU重症,0.02%死亡。
在国家疫苗接种计划下,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种人口比例增至93%,已接种加强针人口比例为78%。五旬以上人口已开放免费接种第二剂mRNA加强针。
昨天各级病患的疫苗接种情况如下:
社区阳性率27.86%
实际比例肯定更高
昨天的新增确诊病例当中,PCR核酸检测阳性807人(9%),ART抗原检测阳性8346人(91%)。
新加坡不做全员核酸检测,而是让民众自行做抗原ART自测。抗原检测虽然灵敏度不如核酸,但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避开集体检测的风险,在已经爆发疫情的城市特别合适使用。
除了新加坡,还有很多国家也是采用这种模式。有些国家既不做全员PCR核酸检测,也不做ART抗原自测,如俄罗斯、朝鲜。中国的香港特区本来也认定ART阳性为确诊,但后来认为“假阳性”比例高,造成确诊数据虚高现象,因此不再以ART阳性为确诊,而必须经过PCR核实才算确诊。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