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位於東海岸的海域,在周五(15日)上午10時左右出現一條長3尺的鯨鯊,或為遷徙途徑此地,同時也為當地海洋生物保育工作提供新數據。
大馬登嘉樓大學(UMT)海洋科學與環境科系教授邁扎莫哈末向馬新社表示,有關消息令人振奮,並指這或許是鯨鯊遷徙時途徑路線。
」這類型鯨鯊是會遷徙的生物,所以數據顯示比農島(Pulau Bidong)是它的遷移路線。這是一個重要的信息,因為在此之前,我們都無法掌握鯨鯊的遷移區域。「
他續指,此前這類海洋生物過去多次出現在熱浪島,但東海岸一帶則未被記載過。
詢及東海岸出現鯨鯊是否象徵大馬海域恢復健康時,邁扎莫哈末則解釋,只有在同一地區出現2條或以上的鯨鯊在覓食時,才能認證有關說法。
他補充,鯨鯊是受保護動物,且也被國際保護環境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中的紅色指標,同時也是該類別中體型最龐大的海洋類生物。
他提醒公眾,一旦發現鯨鯊的蹤跡,務必向有關當局報告,好讓保育人員能掌握更多有關鯨鯊的資訊。
」這些數據很重要,因我們目前沒有更多有關鯨鯊(遷徙)路線的信息,所以歡迎公眾或漁民,向媒體或登大提供情報。「
另一方面,日前名為莫哈末哈菲茲的34歲潛水員,在12尺深的海底發現該鯨鯊,而難得可貴的一幕也被立即拍攝了下來。
他憶述當時正在潛水,忽然發現有3名潛水員跟在他後頭,而當他轉身後竟發現難得一遇的鯨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