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学前身南洋大学的创建,离不开几十年前一帮爱国华侨的坚持与付出。本期我们聚焦在当时支持兴办华文教育的万金油大王胡文虎,来聊一聊他的南洋发家史及南大的不解之缘。
继承传统 经营药行
胡文虎原籍福建永定县下洋镇中川村,1882年1月16日生于缅甸仰光。父亲胡子钦是侨居缅甸的中医,在仰光开设永安堂中药铺。胡文虎兄弟三人,长兄文龙早年夭折,幼弟名文豹。
1892年胡文虎被送回福建老家,接受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胡文豹则留在缅甸受英国教育。四年后,胡文虎重返仰光,随父亲学中医,并协助料理药铺店务。
来源:kknews.com
1908年,父亲病故,胡氏兄弟继承父业。胡文虎通晓中文,经常往来香港等地办货。胡文豹通晓英文,留守仰光店面,二人同心协力,业务日趋发达。
科学医理 创制良药
1909年,胡文虎周游了祖国以及日本、暹罗(即今泰国)等地,考察中西药业。
第二年回仰光,着手扩充永安堂虎豹行。南洋气候炎热,日光强烈,人们容易中暑、头晕、疲乏。胡子钦早年行医时,曾用一种国内带去的中成药“玉树神散”(功能清神解暑)给人治病,颇受欢迎。
来源:kknews.com
胡文虎根据中西药理,采择中、缅古方,并重金聘请医师、药剂师多人,用科学方法,将“玉树神散”改良成为既能外抹、又能内服、携带方便、价钱便宜的万金油;同时,又吸收中国传统膏丹丸散的优点,研制成八卦丹、头痛粉、止痛散、清快水等成药。
不久,“虎标良药”便畅销于缅甸、印度、新加坡、马来亚各地,成为家家必备、老少皆知的药品,胡氏兄弟由此发家致富。
乐善好施 热心教育
胡文虎自称对政治无兴趣,热心于文化教育和医药慈善事业。他在海外兴学,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最著名的是1935年独资创办新加坡民众义务学校。该校分上午、下午、夜校、女子部等四部,学生1600多名,为当时南洋唯一设备完善的义务学校,惠及广大华侨贫寒子弟。
来源:fjsen.com
抗日战争前夕,胡文虎还捐款350万港币,准备10年内在中国兴建1000所小学,争取每县办一所,以实现在国内普及教育和扫除文盲的夙愿。
后因战争爆发,学校只建了一部分,但他仍将建校余款200万元港币存入香港中国银行,指定为战后建校之款项,后来全部认购了“抗日救国公债”,计划抗战胜利后兑换成现款,继续兴办小学。
可是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通货恶性膨胀,这200万元公债已因货币贬值而变成一堆废纸。加上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时局动荡,胡文虎兴办小学的计划完全落空,成为终生憾事。
行善医疗 不遗余力
胡文虎因发售“虎标良药”致富,所以他兴办慈善事业,也以捐资于医药方面为最多,以创建医院、造福贫病为急务。他创办的医院,以1931年落成的南京中央医院为最著名。该院由胡氏独资捐献国币37.5万元而建成,为宏伟的4层大楼,至今仍矗立于南京中山东路。
1933年至1934年,他又先后捐款60万元兴建汕头医院、厦门中山医院、福州福建省立医院(三院各20万元)。其他在国内外独资创办或捐助的医院、麻疯医院、接生院(妇产医院)、安老院(养老院)、孤儿院有40多所。
对南洋大学的贡献
创校之际与洋人纸上交锋
从一开始南大就走在一条崎岖的路上,十分艰难,靠着众人的努力,一步一步克服困难,才把南大建立起来。
五三年一月十六日,陈六使先生倡议创办南大后,南洋华人社会,万众欢呼,齐声响应,但同时也招惹外人的反对。
当时,反对者主要是英国人,还有一些马来极端分子。批准与否,大权在于英国人手中。英国人想阻止华人创办大学,但又不想强行阻止,只是希望说服华人放弃创办大学的想法。南洋大学的创办人也想说服英国人,让华人创办大学,对本地社会建设有帮助。于是,双方进行了四个回合的交锋。其中一回合就是由胡文虎对巫文报。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