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們以為只要遵守好防疫措施,戴好口罩出門,我們最終不會感染新冠!曾經我們以為當身邊大部分人都感染過一次之後,新冠的囂張氣焰遲早會退下,達到群體免疫後,新冠就不成氣候了……
但是事實證明,我們的以為都是天真的想當然,新冠病毒遠比我們想像的要狡猾!
新加坡又一輪疫情高峰來襲,已經連續3天新加坡的單日新增確診人數破萬!身邊又出現一家一家的感染,一邊是完全放開的防疫政策、大家擁抱正常生活,一邊是感染率的攀升、二次甚至三次感染增多,我們該泰然處之,還是嚴加防範呢?
圖源:CNA
1 BA.4、BA.5感染症狀更嚴重 更容易攻擊肺部
和大家一樣總是抱著僥倖心理,覺得如果我們必須要和病毒共存,那麼病毒在朝著越來越弱的方向進化,說不定以後得新冠真的就像感冒一樣平常。
但是事實證明,新冠病毒並不按常理出牌,現在的變異毒株奧密克戎BA.4、BA.5甚至比之前流行的BA.1、BA.2更厲害!
根據日本一項研究發現,在實驗老鼠的身上,BA.4、BA.5比BA.1、BA.2更容易在肺泡里找到病毒痕跡,BA.4、BA.5不僅會影響上呼吸道,還會侵犯到下呼吸道,所以感染BA.4、BA.5的患者的呼吸道症狀會比BA.1、BA.2更明顯,體現在呼吸困難、咳嗽。
2 80歲以上老人、兒童 感染症狀最嚴重
除了日本,法國的研究也顯示,BA.4、BA.5感染者的臨床症狀都更加明顯。呼吸困難的比例增加了3倍,噁心、嘔吐的比例增加了2.5倍。
而年長者的感染症狀更明顯一些,超過50歲的感染症症狀會比年輕人明顯一些,而超過80歲和0-9歲年齡段的感染者症狀最嚴重。
而英國最近也迎來了疫情的小高峰,英國各地醫院住院率增加了23%到50%,占床率上升了12%,據了解BA.4、BA.5比起BA.1、BA.2帶來的症狀可能更不舒服、更嚴重,導致住院率上升。
3 新冠的長期後遺症 多達16種
如果感染是不能避免的,那麼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新冠的長期後遺症。畢竟已經不止一個寶們跟小助理表示,自己感染新冠痊癒後,身體還是會感到疲乏,體力也變差了!這是大家的心理作用還是真實的新冠後遺症呢?
那麼新冠的長期後遺症都有哪些呢?最近英國NHS在網站上更新了16種新冠長期後遺症!的確是16種,不是6種~
這16種長期後遺症包括:
疲勞、體能下降
呼吸急促
胸痛胸悶
心悸、抑鬱、焦慮
腦霧、記憶力減退、精神無法集中
頭痛、頭暈目眩
失眠
皮疹
肌肉疼痛、某部位發麻、有針刺感
關節痛
沒食慾
噁心嘔吐
發燒
耳鳴耳痛
失去嗅覺、味覺
喉嚨痛
雖然我們都清楚地知道現在新冠的死亡率並不高,但是感染新冠後,如果落下長期後遺症,那也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多不便。
但是大家也不用太悲觀,畢竟現在只有少數人出現了新冠後遺症,大部分人的新冠症狀都會隨著轉陰而消失!
4 世衛組織提醒: 「新冠大流行」遠未結束
目前新冠病毒在全球各國都有捲土重來的跡象,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近日警告稱,鑒於新一波的感染,新冠大流行「遠未結束」,病毒正在「自由傳播」。
譚德塞呼籲各國政府恢復防疫措施和「口罩令」等等,這樣才能有效阻止疫情的傳播。他擔心隨著病例數繼續上升,各國的衛生系統和醫護人員將承受沉重的負擔。
上次他發出這樣的警告還是在今年1月,那時候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在全球傳播,譚德塞也說過同樣的話,「新冠大流行」遠未結束!
進入7月開始,向世衛組織報告的全球新冠感染病例激增了30%。感染病例激增主要是因為BA.4和BA.5的傳播導致的。
在世衛組織的一份聲明中顯示,有必要採取措施減少病毒的傳播,因為現在尚未完全了解由一種新的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大流行的影響。
5 7月18日起 每個新加坡家庭會受到 10個ART自測盒
現在流行的BA.4和BA.5毒株,顯然比上一波疫情的毒株更讓人摸不透,那麼在當下新加坡疫情再次迎來高峰的時刻,大家注意防範總是沒錯的。
可能很多人都已經養成,有一點不舒服就捅一捅的習慣。對於新加坡家庭而言,新冠ART自測盒似乎是必備的。政府也考慮到這一樣。
從7月18日開始,政府將通過郵寄的方式向新加坡本地家庭派發10個抗原快速檢測儀(ART)。因為派發數量比較大,有些家庭可能會收到的晚一些,大家耐心等待。
大家如果著急知道派發進度,可以使用新郵政手機應用程式,追蹤檢測儀的派送狀態。大家使用Singpass註冊地址後,也會收到派送時間的通知。
衛生部也提醒大家,如果懷疑自己與新冠患者有近距離接觸,可以用檢測儀提早檢測,以便保護自己和周圍的親人。
新的戰役已經打響,在新加坡的你已經做好全面準備了嗎?抗疫已經兩年多了,走到現在,很多人已經麻木或者疲累,但是小助理還是要提醒大家,現在還不是放棄抵抗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和家人,儘量避免感染!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你們是怎麼看待新一輪的疫情傳播呢?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