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今年上半年到訪新加坡的入境旅客,竟然比疫前在新加坡逗留更長時間,達到平均7.1天。相比之下,旅客們在2019年,只在新加坡平均逗留3.4天。
逗留時間翻倍的理由竟然是:新加坡讓他們感到安全!
這個數據,就藏在新加坡旅遊局本月中旬發表的本地旅遊業上半年的「成績單」中。
基本上,這份成績單中有三大亮點:
本地防疫措施仍充足,成旅客疫後首選 雖然我國已經放寬了大部分防疫措施,但並不意味著完全「大解放」。一些最基本的「防線」,如在室內空間必須佩戴口罩,仍屬於強制措施。
一名旅居新加坡的澳籍專業人士克蕾特告訴《海峽時報》,自旅遊限制今年4月鬆綁以來,她已多次為來自家鄉的親友做東,而每一群來新的親友都在這裡逗留超過七天。
她說:
「在冠病大流行期間,新加坡是一個非常安全的首選目的地……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也這樣想,但我的親友都一致認為,比起美國和歐洲等地,新加坡的防疫措施還是相當謹慎充足的,例如規定在室內必須戴口罩等。」
淡馬錫理工學院酒店和旅遊管理學高級講師卡辛受訪時則指出,目前這一波前來本地旅遊的旅客,極有可能是自2020年以來第一次或第二次出國。
有鑒於全球的冠病確診數據依然高居不下,而且染疫後會對身體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大家出國時必定會小心警惕。
既然新加坡令人感到有安全感,倒不如就多逗留幾天。
「與其前往多個地點旅遊,花更長時間在一個地點遊玩,會顯得更為合理。」
旅客報復性消費,重新探索新加坡
新加坡旅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本地旅遊業的重要項目都出現強勁增長,當中又屬購物(373%)和住宿(344%)兩大內容的年比增長最高。
新加坡酒店協會會長郭瑋玲告訴《海峽時報》:
「報復性旅遊正推動旅客延長停留在新加坡的時間。旅客們更願意花時間去沉浸在旅遊的樂趣、享受全新的體驗,以及探索個性化的獅城游。」
澳籍僑民克蕾特補充說,她的親友團在新加坡遊玩時,「從未感到無事可做」,每天到處散步買東西吃東西,行程排得滿滿的。
不論是首次前來、或是闊別已久的旅客,都有一張各自想到訪的景點「清單」。有些甚至會選擇深入鄰里社區去體驗本地的文化。
醫療業與旅遊業「強強聯手」
本地醫療設施完善,如果剛好碰到較複雜的病況時,病患逗留的時間自然會延長。
淡馬錫理工學院酒店和旅遊管理學高級講師卡辛預計,醫療旅客群體在下來一年,來新的人數有望增加。
「我國醫療服務和療程在國際上享有崇高聲譽。過去兩年(疫情期間)我國展現出來的高水平醫療保健和支援,更進一步鞏固了新加坡作為頂尖醫療中心的地位。」
新加坡旅遊業打持久戰,景點成新的「誘餌」? 新加坡旅遊局在發布成績單之際,也預計今年入境旅客將達到400萬至600萬人次。
雖然距離2019年的1910萬旅客人次相去甚遠,但比起2020年(270萬人次)及2021年(33萬人次)已為新加坡旅遊業帶來新的曙光。
卡辛分析說,關鍵在於新加坡能否為入境旅客提供一個獨特的旅遊體驗。
「到了某個時間點,鄰近國家的行銷手法將會對準受眾的口味,到時旅客就會縮短逗留在新加坡的時間,然後抽出時間前往那些目的地遊玩。」
難怪我國旅遊局要卯足全力,在今明年增設更多打卡好去處,畢竟這扇對我國有利的窗口已經越變越窄了。